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儒家文化能汲取道家和佛家文化并主导华夏文明?
儒家,道家,佛家为什么儒家文化能汲取道家和佛家文化并主导华夏文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儒家文化能汲取道家和佛家文化并主导华夏文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儒家善包装、表演,系官文化,以权压人,以表蒙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文化汲取道家和佛家文化,这种提法就是智障,极其幼稚,完全错误。主导华夏文明,也不对,根本经不起深入考究。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根源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高度概括就是一个字“仁”。仁,基于中国社会关系,倡导血亲人伦,君君臣臣;在为人处世中,倡导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在个人修为方面,倡导的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看起来很美妙,太理想了。
但是儒家思想,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忘记了人性。所以,看着美妙,实际却没多少用处。在社会发展中,反而变成了黑心家、人性伪装的面具。因此,才有了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由于儒家思想利于统治者,有统治者权力的背书,所以有无数的自称儒家者,强行将一些思想拉入儒家。千百年下来,孔子已不是原来的孔子,而是“人造孔”,社会中通行的儒家文化,大多都是变了质的儒家文化。
可以说,儒家文化,虽然很理想化,但是本意还是不错的。可是,加上人性这一因素后,就变成了“酱缸文化”,厚黑学,表演艺术。
与道、佛相比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道法自然,道家讨论的是包揽世间一切的学问。在研究世界时,老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在讨论为人处世时,老子的思想是无为也即是道。基于现实社会,老子的思想是“天之大,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家思想,是无限宽广的智慧。
佛家,核心思想是佛。在人的修养方面,倡导的是修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佛教,还倡导的济世爱民,普度众生。不管是人的层面,还是世界的层面,都有无穷的智慧。
当儒家与道家、佛家相比,就是蚂蚁与大象相比。论倡导的正能量,儒家有极大的伪善成分,而道家佛家,道和佛二字,都是自自然然至高无上的正能量;论思想的阴暗面,儒家“心中有相”,根本没法和道家佛家相比;论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儒家是沧海一粟,道家佛家就是宇宙。
为什么出现“儒家主导”的现象呢?
中国自秦始皇大一统后,除了汉朝前四朝统治者倡导黄老学说之外,几乎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文化一直高居庙堂,以致千百年来,成为很多人眼中的主流。原因有下:
第一,儒家思想倡导的那些三纲五常、君君臣臣,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社会和谐,有助于保护权力,有助于统治者,也有助于人的利益。所以,有了权力的背书。
第二,儒家思想相比道家、佛家思想十分浅显。很多人说没头脑、人性的懒惰,很容易接受眼前的、简单的东西,所以统治者方便用来驭民和愚民。
第三,儒家思想导出的行为,是世人的一副假面具。人性恶的一面,需要假面具。
第四,儒家思想在权力背书下,有无限的福利,逐利也是人性。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主导社会是假象,人造幻境。其实真正主导社会的是基于人性的道家、佛家思想。
结语
私以为,儒为表很浅的一层表,佛道为心骨为一切。儒家不可能汲取道家、佛家思想,因为儒家根本就是佛家、道家思想中阴暗渺小的一部分。儒家并没有主导华夏文明,主导华夏文明的是道,是客观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说做人的道理,取长补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儒家文化起源于华夏本土民间殡葬服务业,其核心价值观是敬畏祖先、敬畏自然。逐步发展成为包括礼仪道德等约定俗成的民间社会活动秩序规范,最后顺理成章地被统治阶级编撰成国家规范体系。而少数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将本身就带有神化色彩的"敬畏祖先、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彻底歪曲,色装成″君权神授"社会主导核心价值观,成为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强制性国家规范。
二、佛家文化起源于印度,是关于生命的本质及规律的实证感悟科学,其核心价值观是小我与大我的辩证统一,并通过修心养性,定能生慧,最终悟透宇宙、生命的真谛。随着民间交流逐步传入华夏并迅速发展,成为华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将中印佛家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神化包装,充实″君权神授"理论体系,成为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有力支撑。
三、道家文化起源于华夏本土,是关于宇宙、生命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规律的实证感悟科学,其核心价值观是正物质、反物质构成宇宙世界,正反物质衍化形成暗物质,暗物质衍生形成生物链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并由些形成阴阳衍化生成信能阴阳、信能阴阳衍生反作用于阴阳的闭环,是华夏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少数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将道家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神化包装,充实″君权神授"理论体系,成为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有力支撑。
四、当统治阶级为发展生产力和推动社会进步时,就会大力发展儒释道文化中的科学,推崇其人类文明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利益时,就会以儒家文化为载体,为广大民众套上"君权神授"的精神桎梏。所以,儒家文化成了体现少数阶级利益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时而是先进的,时而是温和的,时而是落后的,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少数阶级统治利益与人民大众利益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说,儒家文化自从上升为统治阶级主导文化后,它就一直是社会主导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