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种植韭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种出来的韭菜优质又高产?
韭菜,风障,生长种植韭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种出来的韭菜优质又高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了避免大缓苗和提高成活率,应采取随起苗、随理苗,随栽随浇水的定植方法。理苗,就是要把大小苗分开,淘汰弱苗,剪去根梢和叶梢,然后按定植每丛用苗数把鳞茎比齐,一把把放好。栽植深度,以不超过叶鞘为宜,过深分蘖减少,不易发根,过浅容易散撮,生长寿命短。栽植时还要注意,穴坑要深,使韭苗根系舒展开,这样有利于缓苗和生长。
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当新叶长出后浇缓苗水,促其发根长叶,而后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湿见干。
3.田间管理
(1)当年秋季管理
京津地区,处暑节后至寒露前雨量减少,天气日渐凉爽,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0℃,最低气温很少低于10℃,是韭菜最适宜的生长季节,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韭菜越冬能力和来年长势主要取决于冬前植株积累营养物质的多少,而营养物质的积累又取决于韭菜秋季的生长状况,因此,要加强肥水管理。在此期间,浇水的原则是要见湿见干,即畦土发干就要浇水,但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水,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还要注意及时除草,寒露以后,天气渐冷,生长速度减慢,叶片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贮藏于鳞茎和根系中。此时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水分蒸腾减少,应减少浇水保持不干即可。浇水过多,植株贪青,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立冬以后,根系活动基本停止,叶片经过几次霜冻逐渐枯萎,被迫休眠。为确保韭菜安全越冬和翌年早返青,在土壤上冻前要浇足冻水。浇冻水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时间掌握不好,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浇冻水的适宜时间是早、晚地表上冻,白天化开之时,京津地区一般是小雪节前后。
(2)立风障
风障韭菜栽培冬前应立好风障。北京地区土地封冻的时间多在小雪节以后,因此,夹风障的时间应在小雪节前,过早会使韭苗贪青不利于营养"回根",过晚则土壤结冻不便于操作。
夹风障的材料以芦苇最好,因为它有弹性,防风效果好。也有的用玉米秸作主要材料,还有用竹竿做骨架,背后用稻草作披风或覆以旧农膜等。用芦苇夹风障,10米长的畦需要芦苇40~50千克,还需6~7千克稻草作披风,以提高保温效果。如果用玉米秸夹风障,夹厚一点,一般可不再夹披风。为了扩大风障的防护范围和提高防寒保温效果,应该尽可能将风障夹厚一点,高度应该在2.5~3米之间,并使风障稍向南倾斜,使之与地平面呈70~75度角。
(3)第二年及其以后的管理
露地和风障韭菜播种后当年一般不收割,主要是发棵养根,从第二年春季开始正常收获。这对管理技术与播种当年大同小异,主要应围绕"培根壮秧"这一中心,根据韭菜的生长规律、生理特性和形态表现来确定管理措施,正确解决割与养根、当年效益与延长寿命持续高产的关系。
①春季管理
立春后,气温回升,风障前土壤开始解冻。这时要用竹耙子搂净枯叶,俗称"刮毛",接着用铁耙子搂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促使根系生长。为使韭菜早上市,可在畦面上均匀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每畦100千克左右。为了不降低地温,只要土壤潮湿,第一刀收获前一般不浇水。如果冬季无雨雪,显得干旱的沙土地可浇一次小水,待2~3天后表土不粘时,再用四齿镐或铁耙搂松表土。
两年以上的老根韭菜,除一般管理外,还普遍采取覆土的措施,俗称"客土"。由于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使鳞茎和根系不断向地表延伸,往往使根茎裸露于地面,不仅影响植株生长,而且植株容易倒伏,为此需要逐年客土。客土要在晴天中午进行,选用晒过的细土,每次覆土厚度应根据韭菜每年跳根高度而定,一般为2厘米左右。
天津郊区露地和风障韭菜多为宽行大撮栽培,除采用上述管理措施外,还广泛采取剔根、紧撮,是在剔根的基础上把向外开张的植株拢在一起,再把经过剔根后晾晒一天的土培回。这一措施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防止雨季植株倒伏和腐烂。培土则是把行间细土培于株丛间,不仅能防止倒伏,还有加速叶鞘伸长和软化的作用。
春分节后,原来和地面呈70度角的风障,到下午三点钟以后会逐渐加宽对并一畦遮荫,妨碍韭菜生长,因此,春分以后需要把风障直立起来。立夏以后,天气已经暖和,风障已无保留的必要,应及时撤掉。
②夏季管理
韭菜不耐高温。在高温雨季光合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增强,植株长势减弱,呈现歇伏现象。由于气温高,叶部组织纤维增加,品质下降,一般不再收割。雨后排水防涝,防止倒伏和腐烂,并加强除草,防止草荒。高温雨季,各种杂草生长迅速,极易造成草荒,而人工除草费时费工,应用化学除草效果很好,根据各地经验,韭菜割伤愈合后,每亩施用 48%氟乐灵乳油150~200毫升,对水50~70千克,喷药后中耕混土,同时清除大草。以后视情况可再施用一次33%除草通乳油,每亩150毫升。沟、路田边因不种植作物,可选用10%草苷磷胺盐液剂,每亩用药500~800克,对水50~70千克喷于草上。整个夏季喷药两次,可基本除灭杂草。
③秋季管理
进入9月以后,天气逐渐变凉,韭菜又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和防止韭蛆危害。从处暑到秋分节,根据植株长势可以收割1~2刀,但在当地韭菜凋萎前50~60天应停止收割,并及时施肥浇水使之积累充足养分贮存于根茎中,这样既能增强植株越冬抗旱能力,又能为翌春返青生产打好基础。
4.收获
韭菜光合作用所制造的营养物质既用于叶部的生长,也贮藏于根茎中。叶部收割后,还要靠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供新叶生长,而产品的收获必然降低根茎中的营养含量,所以,正确处理收割与养根的关系,是韭菜持续高产的关键。
当年韭菜一般不收割,主要是发棵养根。如果播种得早,土壤肥力高,长得旺,直播韭菜可在立秋前后收割一次,收割后加强管理,促进壮根发棵。育苗移栽的当年基本上不收割。无论直播,还是移栽的韭菜,播后第二年都进入正常的收获期。
韭菜再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年可收割两次,但为持续高产,防止早衰,应严格控制收割次数。每年收割次数的多少,要看生长势的强弱和施肥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年收割4~5刀为宜,收割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风障韭菜第一刀应当早收,这样虽然产量低,但价格较高,当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时,大约在春分前后就可收割,过一个月左右收第二刀。以后由于市场进入蔬菜旺季,各种蔬菜价格普遍下降,所以,第三刀韭菜可适当晚收,使叶片长足,并有部分营养物质贮藏于根茎中,弥补前两刀收割后的物质消耗,一般在第二刀割后的30~40天。露地韭菜的收割比风障韭菜大约晚15~20天,即在清明节后收第一刀。
韭菜每次收割的留茬高度必须适当,留茬过高影响本茬产量和质量,过低损伤根茎,严重影响下茬的生长和产量。有人试验表明,刀口距鳞茎1厘米处的比在3厘米处的下茬产量,要减少20%~ 30%。正如农谚所说,"扬刀一寸,等于多上一次粪"。收割时间最好在晴天早晨,此时叶部水分尚未蒸腾,叶片鲜嫩,品质好,质量高。收割后要及时清理畦面,锄松,搂平,以利伤口愈合。
上一篇:vv5怎么样值不值得购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