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儒家所说的天命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吗?
孔子,天命,荀子儒家所说的天命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儒家所说的天命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天命指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她并不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而是明白最高的德行的道理后踏实践行道德,让自己和世界逐步共同趋向完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的天命观,并不是不可抗拒的宿命观,而是对天命的敬畏与归依。
天命是指什么?朱熹说是"天所赋之正理";蕅益大师释为"天命之性,真妄难分。"他们的指向均为终极之理,即真理。
要准确把握天命观的内涵,应从孔子之论下手。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三畏是一体的,所以谈天命,不能不说大人及圣人之言。
前面说了天命即真理。那么,什么人才堪称大人?是不是帝王或二品以上大员?不是。什么最大?道,其大无外。因此,只有了道之人,才是大人,大人就是圣人。所以,后面孔子说圣人之言,前后相扣。
真理、大人、圣人之言,孔子何以要人们敬畏?圣人及其所说,无不仁慈,怎会让人畏之呢?
蕅益大师之解释最为精当,他说:"天命之性,真妄难分,所以要畏。大人,修道复性,是我明师良友,所以要畏。圣言,指示修道复性之要,所以要畏。畏天命,是归依一体三宝。畏大人,是归依主持佛宝僧宝。畏圣人之言,是归依主持法宝也。不知天命,亦不知大人,亦不知圣人之言,小人既皆不知而不畏,则君子皆知,故皆畏耳。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能戒慎恐惧,是不畏天命,妄以理佛,拟究竟佛,是狎大人;妄谓经论是止啼法,不知慧命所寄,是侮圣人之言。"
蕅益大师以佛理释孔子言说之义,可谓维妙维肖、淋漓尽致。实际上,孔子的三畏与佛家的三宝之说,异曲同工,只因时机未熟,孔子隐而不发而已。
没有圣人应世,告诉人们宇宙人生之真相,众生长处黑暗,六道升沉,求出无期。故君子知而生敬畏,小人不知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颜小二,我来回答。
说起儒家“天命观”,我们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天命论,孔子也好,孟子也罢,大抵都是赞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所以,就先秦时期儒家的天命观来说,孔孟的天命观确实有“人无法抗拒命运”的意思。
但是,儒家的每一位思想家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孔子讲“仁”,孟子言“义”,而荀子,则颇有些属儒家大先贤中比较特立独行的存在。荀子提出了他的“自然观”,并且也驳斥了孔子、孟子的“天命论”,他批判了“天有意志”这一说法,认为所谓的“天”更多是物质世界里的大自然,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自然中的万物。荀子的“自然观”,颇有“人之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意味,这一观点很难得。
为了便于比较,孟子对“天命”的看法属传承和发展了孔子,而荀子作为儒家大先贤,却在天命方面和孔孟有不一样的观点。所以后文以孔子和荀子对“天命”的看法进行议论。
(Tips:之所以将荀子搬出来,主要还是想强调,儒家虽然说是一个学派,但是思想家相对比较多,每位思想家都有每一位的特色,所以不能以一两位思想家的某些观点,代表整个儒家。)
1、孔子心中的“天命”:天命不可违,但“天”不是直接发号施令的“人格神”
孔子所处的时期,属于春秋末年,春秋时期是社会正在进行转型的时期,而孔子的毕生所愿,就是“复礼”。复什么“礼”?“周礼”?这个答案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孔子要复的“礼”虽然以周礼为基础,但是绝对不是“生搬硬套”的“克隆版”周礼,毕竟孔子也属难得一见的圣人,他自然也能够分析到,周王朝虽然曾经靠着“周礼”成就过让人钦羡的盛世如“成康之治”,但是时代在前进,过去的周礼肯定不能生搬硬套使用在现在甚至未来。所以,孔子要复的“礼”是以“周礼”为基础,经过改良后的“礼”。
正是因为孔子之“礼”是建立在“周礼”之上的,所以,孔子在“天命”上的观点,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周王朝关于“天命”观点的改进。
周王朝的“天”,属于有意志的人,不仅有意志,而且还有人格。周王朝时期,“天”可以直接对人发号施令,属于最高主宰,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周王朝统治者让为下者“听话”的一种方式。
而到了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王朝的衰败让人对天的权威发生了一些质疑,但天是有意志的,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依旧根深蒂固。相比之下,孔子的“天命观”却有些许进步,他虽然没有否认天有意志,但是他却抛弃了天之“人格神”的外貌,并不将“天”看成是直接发号施令的存在。
关于这一点,孔子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从孔子这句话,我们就能相对直观地理解,孔子心中的“天”与商周时期的“天”,有什么不一样。商周时期的“天”,有意志,有人格,可以和人“对话”,可以直接发号施令。而孔子思想中的“天”有意志,主宰着万物的生死,但是却不言不语,无声无息。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孔子心里,天虽然依旧有意志,但是却没有“人格”,这是孔子的进步。
既然没有摆脱“天有意志”的看法,所以孔子的天命观,自然会局限,比如,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这便表明,在孔子心里,他周游列国,能不能完成他的使命,能不能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都是“命”决定的,这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属于对人主观努力的否定。
上一篇:疫情过后,猪肉价格还会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