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魏延死后,蜀汉为何会陷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
蜀汉,蜀国,刘备诸葛亮、魏延死后,蜀汉为何会陷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三国演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是蜀国的地理局限性,因为国土面积只是全国的一隅。人口也只占全国的一小部分。面积和人口少了,相应的人才就会少一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后主刘禅贪图享受宠信宦官。失去了民心,民间的英雄豪杰都不愿意出山辅佐了。刘备当年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为其效力。天下英雄都知刘备仁义爱才,还有很多主动投靠的。所以刘备打天下时帐下名将如云,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到了后主刘禅的时候,只能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既有国力弱小的原因,也有君主无能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根源主要还是出在刘备身上,夷陵之战的惨败,导致蜀国的大批新生代将领谋士阵亡,使蜀国失去了后继力量。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先生这样评价刘备:
“计谋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这是在说刘备的智谋、韬略不如曹操。具体体现在刘备与曹操在对待“仇恨”的态度上。
“宛城之战”,张绣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心腹爱将典韦,连曹操的坐骑名驹绝影都未能免于一死。依照常理来说,曹操应该对张绣恨之入骨。但曹操打败张绣之后并没有将其处死,而是收入麾下,向全天下的英雄豪杰们展示自己宽广的心胸。
反观刘备,为了给义弟关羽报仇,在蜀汉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强行挥兵攻打东吴。
最终导致“年轻一代的战将张南、傅肜、冯习、马良等等相继阵亡。
此外,杜路、刘宁投降东吴,黄权投诚曹魏,赵融下落不明。还有数万精兵全军覆没,蜀汉元气大伤。夷陵之战导致蜀汉与曹魏、孙吴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可以说刘备是造成蜀国整体势力衰弱的始作俑者。
虽然后面经过了数年六年的休养生息,蜀汉基本上恢复了元气。但荆州地盘的丢失,使得蜀国被彻底的关在了益州,不仅整体实力落后于魏、吴两家,战略上也处于被动。
诸葛亮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于建安六年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持续了七年,前后历经五次,虽然并没有太多收获,甚至还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蜀国的实力。但是常年的战争为蜀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诸如王平、邓芝、廖化、张嶷、马忠、张翼……等人,均为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培养出的优秀将领。
从这个角度而言,诸葛亮是以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强行给蜀汉续了一波血。
诸葛亮过世后,蜀汉又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姜维再次挥师北伐。但在这二十年间,姜维并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军事高层还是那几张老面孔。说白了,姜维一直都在吃二十年前诸葛亮北伐的老本。
主要原因是姜维的政治能力比较差,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压制住军队内部“论资排辈”的风气,导致蜀国人才选拔机制走向官僚化。在如此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有能力、有野心的新生代人才想破格上位,简直难于登天。
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姜维只有把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置于阵前,比如年近八十的廖化、身体残疾且年逾古稀的张嶷……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并不是讽刺廖化将军的作战能力不行。人家都八十了还能披甲上阵,驰骋沙场。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讽一位壮心不已的老将。而是说蜀汉后期的政治环境极度腐化,一群即将被时代淘汰的老顽固把持着大权不肯松手,胸怀大志的新生代人才们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最终导致垂暮之年的蜀国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支持,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
当然,这仅仅是从将领的角度而言。如果细究本质原因,还是一个国力上的差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蜀汉地盘太小,人口太少,而且作为一群外来者,蜀汉还遭到本地豪族的排斥。这使得他们没有培养人才的土壤,这才是真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者,或许蜀汉的将领也很出色,但是迫于蜀汉孱弱的军力,他们发挥的平台也十分有限。这也可以认为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到蜀国后期,就不能不谈诸葛亮。
他是实际上的执政者者,选人用人的权力,全部在诸葛亮手里。
诸葛亮和魏延之后魏国无人,实际上和诸葛亮脱不了关系。
魏延和诸葛亮,也是蜀国第一任执政者刘备发掘出来的人才,实际上在诸葛亮掌权以后,就没有发掘过顶级人才。
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诸葛亮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诸葛亮对于大事小事管的太多,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自己定夺,一场小战斗,都要自己定计,还经常给属下锦囊,如此一来,大家更不用思考了,连脑子都不用带,只要听丞相的就好。
诸葛亮为人太过细心,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既是优点,他在的时候,一切都会井井有条。也是缺点,属下们就难得到锻炼了。
像个机器人一样只要执行就好,丞相什么都安排好了,只要按部就班干活就好。
2.诸葛亮重用的多是老实人。
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几个人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也只是说他们“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而对面曹操阵营用人不太看品德 更看个人能力
诸葛亮的用人方式,如果处在大一统时期,相信会有一番盛世。
但是诸葛亮生存的年代,是乱世,这个时候比拼的是阴诡与才智,不是志虑忠纯。
3.蜀国本身的地理位置。
蜀国本身地理位置比较偏,人口偏少,人才也远不如中原地区。蜀国的人口只有不到100万,大约是魏国的四分之一,这也造成了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有才能的魏延始终被打压。
诸葛亮对魏延的使用,就存在很多问题。
刘备在时 对魏延是很重视的,汉中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魏延去把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