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之下,很多企业一边大量的裁员,一边又招人,你怎么看?
企业,疫情,公司疫情之下,很多企业一边大量的裁员,一边又招人,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很多公司开始裁员。第一是因为没有那么多活干,业务不饱满,很多人员闲置了。第二就是因为竞争激烈,存在很多低价中标的现象,一个项目做下来,盈利也不多了,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所以只能让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来节约成本。
公司业务萎缩,作为普通员工还是很好发现的,比如观察下自己公司,近年来的中标项目体量和费率,有没有出现下滑的现象。
如果你的公司出现了业务萎缩,你还要观察下行业的情况。考虑下换公司或者换行业发展,我觉得没有业务比公司没钱更严重,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不是短短几个月,而是以后的职业生涯。
二、企业招人的原因
1、节约人工成本
当公司资金不足的时候,用新人替换老人,是很常见的做法。毕竟新人的人工成本比老员工低得多。尤其是很多替代性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
所以,当公司想节约人工成本的时候,就会去招很多新人来储备,让老员工带上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裁员。
2、适者生存
很多人都说,疫情是一面大镜子,让你看到了生活的残酷,也让你看清了公司和自己的实力。更是让公司也看见了你的贡献力。
尤其是通过线上办公的这段时间,哪些人在混时间,哪些人真的在对企业做出贡献,一目了然。疫情之后自然是,有的人得到了晋升,有的人失去了工作。
所以,企业在这时候大量招人,也是想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员工,找到能为公司做出更多奉献的员工。
人员的更新,同时也能加大内部的竞争力。新血液的注入,能激发很多老员工的斗志,帮助企业去朝一个新的阶梯进步。
三、结尾
企业不管是裁人,还是招人,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只是疫情把它放大了,让我们格外担心自己会不会失业。
不管是在什么阶段,社会的竞争都是激烈的,只是疫情擦亮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有了更强烈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该做的就是去努力提升自己!因为不管在什么风浪下,优秀的人,总是更难被淘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发生后,身边有许多企业都开始裁员或降薪,但确实也有个别看似奇葩的企业是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着实让人看不明白。
但真的深入去想一想,这些企业会这么干,一定有其内在的动机,稍微思考分析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其意图。
我的看法,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趁机淘汰一些高薪低能的员工
那些疫情下裁员的企业,真的只是经营不景气吗?
我想这个因素肯定会有,毕竟疫情的杀伤力巨大,波及了各行各业整个产业链条。但是我倒是认为有的企业也会借着疫情的名义,通过裁员才优化一些高薪低能的员工。
首先,这些企业并没有到生存不下去的地步,管理者还是有用人的需要,只不过此前公司里有一部分拿着高工资但又做不出业绩的员工还养着,此时简单招聘新人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一面淘汰人,一面纳新就是最好的模式。
其次,疫情正好是一个裁员的好借口,以前公司管理者可能也打过裁员的主意,但是出于各种因素的顾虑,没有实施。
眼下疫情发生了,外部很多单位都在裁员,自己此时跟进这个举措,不也是顺理成章么?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理由,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非常的”聪明“,他们善于抓时机,在合适的时机当机立断进行内部人员的优化。
二、疫情下招聘新人,可以有更好更多的人才选择
从外部的人力资源环境来看,疫情发生后,市场上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企业总体的招聘需求都会低于往年同一个时期,而求职者的数量却达到一个高位(例如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就创纪录地超过了870万人)。
在这种局面下,实际上也是许多企业储备优秀人才的好时机。同一个岗位发布出去,以前投递简历的人数也可能不多,但疫情下求职难,我相信投递数量普遍会增加,并且求职者对薪资的期望也不会狮子大开头,会变得更加务实。
所以,一边是企业优化掉内部高薪低能的员工,另一边企业还在为今后业务的发展进行优质人才的储备,也许不仅优质还“廉价”。
不得不说,这样的企业管理层是很有远见的。他们考虑问题没有仅仅站在成本的角度,而是真正把人才当作了人力资本来看待,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而成本只是负担。
所以,管理者持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三、组织管理上“鲇鱼效应”的应用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假如此前的员工结构都比较稳定,流动性很低,组织发展失去了活力,那么管理者进行人员优化,从外部引进一些新鲜血液,可以起到“鲇鱼效应”的作用。
我以前曾经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过多年,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久,有一些老员工干了很多年,逐渐失去了激情,在公司上班就是混日子思维,即便拿高薪刺激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努力意愿。
所以后来企业管理者下了决心,要先淘汰一批不求上进的老员工,同时找一些同岗位的新人进来。
没想到这一招起到了出奇的效果,盘活了整个公司的氛围。
那些仍然在职的老员工感受到了危机,纷纷改变了工作态度,他们明白假如自己不好好努力,下一个被替代的就是自己。
可见,什么时候该运用“鲇鱼效应”,是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人员状况来决定的。至于为什么是疫情以后,我想只是正好抓到了这个外部契机而已。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光疫情下企业这么干,平时许多大公司也会这么做。目的是把有资历、上年纪、高工资的员工撤掉,换成年轻、有激情、不计报酬的新人,只不过这次有了疫情这个幌子,他们干的更加得心应手了。
上一篇:梅西成为球王差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