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每天都这么焦虑?怎么办?
焦虑,情绪,自己的为什么我每天都这么焦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年前,因医结识了一名中医,他告诉我:病人不用考虑自己的病,把病交给医生。当时并没有在意和体味其中道理。后来看了不少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治愈,不仅如此,又生了精神疾病。这些天,进行反思,觉得要治好疾病,主要是不拒绝疾病、把自己交给医生,同时做到几点:一是善待疾病与之同行。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病。一旦疾病上身,有些人会产生恐慌,甚至拒绝,不相信自己会生病,从而不接受现实和抵触,久而久之,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会加重和衍生出其他毛病。二是按医嘱服药。这个问题很重要。我总是觉得用药治好的病都不是病、自己的免疫力可以战胜一切疾病。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病是不可逆的,就是说是无法治愈的,必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和延缓其发展。医生下的处方,都是针对你的病情的,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减增。三是防止心病出现。有的疾病治疗需要一段时间,久治不愈,会让病人产生焦虑不安,这时一定要舒缓心情,不急不躁,与病同生共舞,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当作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和上苍的眷顾。否则,就会郁郁寡欢、丧失信心,心里失衡,怨天尤人,不觉中又多了精神疾病。四是心平气和、清心寡欲。好的心态和心情,有助于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对于一切物质上的东西不过于追求,不贪念名利、声色犬马,不挥霍浪费,不去与人争是非高下。做好力所能及的人生规划,多做善事,给予社会,亲近大自然,常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江海湖畔、山川丛林、花鸟鱼虫相伴,做一个脱俗脱尘之人。这样一来,你还会有什么疾病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焦虑的起源
人生总有两条路:一条是心历,一条是经历,内心世界的发展历史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强大或者懦弱,身体所经历的事事非非可以让一个人饱经沧桑,抽烟喝酒熬夜,然而两条路时常存在分歧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往往会产生迷茫、浮躁甚至焦躁。
昨天看了一篇论文说焦虑起源于“不确定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莫名的惆怅、无名的怒火等等,其实是感觉阈限偏低引起的,就是说我们的眼睛 、耳朵、鼻子等能够捕捉到一般人无法感觉到的表象,什么原因呢?当然是外部世界的压力所致,于是理性的人往往会主动探究压力源,而缺乏自知思维的人就会被情绪所主导,彻底丧失这种理性探究,外向性格的人尤其如此。
当一个人无法探究到压力源时,焦虑就会发展到第二阶段:失控感。大脑就像奔腾的野马无法缚住缰绳,这个缰绳就是理性思维,于是焦虑就会像头皮屑一样漫天飞舞,你不断抖落,就会不断产生。
焦虑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就进入了恐惧感,杞人忧天式的担忧,别人无论怎样劝解或疏导都无法摆脱恐惧的泥潭。
无论在焦虑的哪个阶段,毫无疑问执着而缺乏自知思维才是导致焦虑产生和发展的主因。我们总是一错再错地不愿意放心自我,导致越陷越深!
所以并非经历越多,你越心历强大,人往往岁数越大,反而越脆弱,就像很多老年人忌讳谈死亡的话题,人会变得更加患得患失,增加了这种导致焦虑产生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焦虑像野草一样疯长!
难道不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到焦虑,就不得不提《控制焦虑》这本经典心理学书籍,在3年多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把我从每天无限重复的焦虑情绪中,解救出来。
当我彻底理解了“焦虑情绪”的本质后,我将书中的解决办法推荐给身边很多朋友,他们也很快摆脱了每天的焦虑情绪,终于回到健康的情绪状态。
《控制焦虑》的作者是阿尔伯特·艾利斯,一位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也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始祖。
他提出了一套理论——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又称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沿用这套理论,埃利斯认为: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人们带着这些想法,或者产生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悲哀、遗憾、迷惑和烦闷,或者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抑郁、暴怒、焦虑和自憎。“
接下来,我决定把过去帮助过很多朋友摆脱“频繁焦虑”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只要在每次焦虑的时候,回想一下这3步方法并去实践,相信当下会很快走出焦虑情绪。
我们所有的焦虑痛苦,都来源于“我必须完美”或“我必须被每个人所爱”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假设人类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功能相互作用,而非独立分别,即感觉、思考与行动为相互作用。
焦虑的来源在于“压力”,在这个时代中有不少人、事、物不断地逼迫我们,压得我们无法喘息。
对方或许是人,如“娴熟于斗争”的同事,过渡挑剔的老板、只晓得维护自己立场的属下、感觉迟钝的配偶、顽劣的孩子、一看到你就牢骚满腹的朋友、千篇一律的服务人员,或是只会消极指谪你的亲人等等。
想想看你曾多少次听到别人说:“我热爱我的工作,可是老板确根本无视于我的存在!”、“你的孩子快把我给逼疯了!”或是“我真恨他一直这样……”。
听者会有愤怒、沮丧、受到伤害,产生回避退缩的消极心理,而产生过度的焦虑、过度的愤怒、过度的沮丧、过度的罪恶感(或:承担过多的责任、太容易受到良心苛责、太爱自责)四种足以影响我们决定事情的情绪。
因此,不切实际的期望才是造成那些不必要焦虑感的原因。
焦虑会产生一系列不安的情绪和行动倾向,焦虑会让你意识到不愉快的事情——不合预期的事情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它会警告你最好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焦虑源于你对某些事物的欲望,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失去它,或你不希望发生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