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人须知"耻?"耻"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耻,无耻,孔子为什么说人须知"耻?"耻"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说人须知"耻?"耻"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认为,"耻"是人类最普遍的道德情感之一,也是人对于自己行为的自我意识,同时,又是社会道德对于每个人的评判。特别是在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每个人知"耻"更加重要。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耻"的作用,把"耻"放在与"礼""义""廉"这样的社会规范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耻"对于人格培养的意义和价值。那么,"耻"文化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依笔之见,主要有:
一是《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孔子的观点,认为每个人或言或行,都要怀有耻感。具体表现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廉俭、功德方面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要知道或弄清楚自己应该为什么事而感到羞耻。
二是每个人要树立耻辱意识。这是因为,"耻"是德治和礼治的精神基础,一个人的耻行表现在方方面面,必须具备耻感意识。
三是一个人有没有耻感意识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耻"的核心内容是以遵守社会规范,激发道德力量为容,以违背社会规则、法律规则、背弃道德原则为耻。
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知"耻"、懂"耻"、怕"耻"、防"耻"。要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好友邀请回答!
为什么说人须知“耻”呢?大家都知道“耻”反过来就是“荣”了,“耻辱”与“光荣”是反义词。
|是人,也没有一生的“荣”,也没有一生的“耻“。但除非是十恶不敖的侵华日本人,他们却是犯下的罪恶是洗涤不尽的“耻辱”,所做所为谈不上一丁点的“荣”。还有有的人,不知羞“耻”尽干些伤天害理的事,良心道德无存,干些坑爹害人的事,违法犯罪,这样的人正是不知“荣辱”,不“知耻”而犯罪,实质上这种人是厚着脸皮不知“耻”的,这种人现实生活中有之,不是少数。
所说“讲道德、讲文明、有修养、知荣知耻、知己知彼,公私分明“等等就是我们常讲的“荣辱““耻辱“文化。 有句话儿说得好:“做人,要心存一生争取光明,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不要苟拘一生,不知羞耻,做人做事:上半夜替人家想想,下半夜替别人想想“。不要自私自利,贪得无厌,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常常感悟自已,悟出人生在世争取一生光荣,所以说每一个人做人要懂得知荣知耻,知廉耻明荣辱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耻”文化源远流长
“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去耻求容,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之所以无遗余力地提倡“德治”,也是告诫人们要知耻、去耻,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从中可见,知耻是理想人格的基本要素。
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解释为:爱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爱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应该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品德;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品德,就知道如何治理人民;知道如何治理人民,就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这里,知耻,是修己达人的根本保证。
“上失无道,民散无纪,西伯修仁,明耻示教”,孔子尊崇的周公就认为商朝灭亡是因为统治者不知耻、没有德行而导致的,可见知耻对一个社会长治久安,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意义重大。
《管子》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欧阳修对于廉耻有解读,“廉耻,立人之大节”。国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儒家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炎武讲道耻,他说“士而不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与治国必先治吏高度契合。
《菊与刀》这本书“将西方文化定义为罪感文化,以儒家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圈定义为耻感文化”。
二、何为“耻”
《说文解字》,耻,辱也。小篆,耻,从心,耳声,本义作“辱”解,见,乃羞愧之称,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以耳为司听闻之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耻”从耳声。
《六书总要》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义。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俗讹作耻。
凡人心生惭愧,不觉会面红耳赤,这是人性本善使然。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三、“耻”文化的表现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來。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不为五斗米折腰
性格耿直的陶渊明与五浊黑暗的官场有着尖锐的矛盾,他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上一篇:高中女生,每次考完都被妈妈打屁股,每次都打近百下,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