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孔子,自己的,无可无不可《论语》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论语》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野狐试答
谢题主邀请,“无可无不可”出自《论语 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一 释义
“无可”不一定非这样,无所谓啦;“无不可”是必须如此,一定要这样。孔子说自己在很多时候,很多事上是“无可无不可”的,这是孔子的处事方式,也是他人生智慧的极高体现。
二 解读
孔子讲自己“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 子罕》)这应该是弟子们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圣之以时者也。”这些在根本上都是说孔子懂得权变,做事总是能审时度势,得时合宜,恰到好处。
同样是离开一个国家,孔子表现大相径庭,“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离开齐国,淘好的米来不及下锅,就端上米走人,离开自己的国家,一步三回头。所以孟子说他“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三 感悟
这种做人的功夫和境界理解起来并不难,做起来那就难了,很少有人真能做到。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很多时候都是拿捏不准的,常是过犹不及。
子路跟了孔子几十年,到最终也是“君子死,冠不免”,结果系帽缨子时被剁成了肉酱,呆死了。
孔子强调诚信,子贡这样聪明的弟子有时也领会不了。孔子在浦地被困,孔子和蒲人订立盟约,发誓不再回卫国都城。蒲人放了孔子,孔子立刻向卫国都城跑。子贡问孔子,不是发誓了吗,可以违背吗?孔子说被胁迫所发的誓言神是不会听的。
有人问孟子:嫂溺,援手乎?伸手救溺水的嫂子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就越礼了,咋办?孟子回答说援手是越礼,不援手是禽兽。孟子就很懂权变,离孔子还是比较近,被称为“亚圣”这可是凭实力的。
但很多时候,会以权变的名义肆意破坏原则,这种情况古今的例子就更多了,这里就不列举了。
总结
“无可无不可”是极高的智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会涉及这种智慧的应用问题。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但我们也会搞市场经济,搞一国两制。需要土地承包的时候就承包,需要土地流转的时候就流转,“无可无不可”。疫情来了,该封城就封城,该停课宅家就停课宅家;该解禁的时候就会自然解禁,不一定非要一个具体什么时间。
“无可无不可”的难度不在意思的理解上,难在具体的践行上。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把该坚持的不坚持,该变通的不变通,加上变通的时机、程度等问题,“无可无不可”的难度就更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来自于《论语》微子篇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衣裙,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段话的意思:史上有这几个避世隐居不做官的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降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这就是伯夷、叔齐!”又评论说:柳下惠、少连改变了自己的意志,辱没了自己的身份,可是言语合乎道理,行为谨慎,也就不过如此罢了。”又评论说:“虞仲、夷逸隐居避世,放肆直言。持身谨守清廉,弃官出于权变。我则不同于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孔子说,无可无不可,是在“我则异于是”这一背景之下,也就是说,我与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一定要怎么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么做。
一,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为了父亲的愿望,不想当君主,采取逃避的方式,最后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这种逃离,逃避,不敢面对,孔子认为不可取。
二、孔子认为柳下惠、少连二人改变了自己的意志,辱没了自己的身份,虽然二人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举止谨慎,但也不为孔子所认可。儒家崇尚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孔子认为虞仲、夷逸是政权变故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所以隐居避世,放肆直言,他们的行为是与朝庭的变故有关。
孔子这里的“无可无不可”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面对一切,没有什么一定要做,一定不要做,要学会“通权达变,因时制宜,张弛有度,进退自如!”隐居避世,就是一种躲避现实,不敢面对的消积态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有敢于面对的积极人生态度!想起陈果老师关于人生自由的三个条件:清醒觉知,勇敢选择,无悔承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处: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论语》
原文: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
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 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个分,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他们不过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合乎清高,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可的。”
史书上记载了孔子的一件事。孔子有一天看到麒麟孤单地站在路旁寻觅伙伴,他因此感叹天下没有人能理解麒麟的志向和抱负。当时,子贡侍立在孔子身边,听到先生叹气,于是询问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怨恨上天,不责备别人,努力学习以求实现理想,了解我的人难道只有老天爷吗?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我与他们不同,我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这是孔子之所以名垂千古的地方。
上一篇:“借钱提前还,除去利息,无论是谁都发个红包表示感谢”,怎么看这种做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