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蜀汉,汉中,刘备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实上,魏延死后,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出镇蜀汉军事重镇汉中郡,并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当然东州集团也随着吴懿等将领的去世很快衰落下去,蜀汉政权的主要势力成为益州集团。最后,在邓艾进入成都平原时,主张刘禅投降的谯周就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至于斩杀魏延的马岱,作为跟随马超投靠蜀汉政权的外来势力,完全是无根之萍,唯当权者马首是瞻,只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家之言,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之死是个冤案,但是,魏延在那个时候,他必须要死。至于是不是杨仪杀他,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换其他任何人都随时随地可以杀他。因为诸葛亮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杀魏延的理由是因为他已经没有用了,而且他活着,会破坏诸葛亮留下的国策。为了蜀汉的长治久安,魏延非死不可。
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孙权有一次和蜀汉的使者饮酒的时候,就说道,魏延和杨仪都不是安稳之人,在诸葛亮死后必然要作乱,不知道诸葛亮如何相处。当时的蜀汉使者就说,用他们是因为他们有才,是权宜之计。后来这件事汇报给诸葛亮,诸葛亮深以为然。
以外人孙权都能够看出来的事情,诸葛亮怎么会看不出来。只是当时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北伐,魏延骁勇善战,杨仪擅长后勤,都是诸葛亮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因此,诸葛亮必须要用他们。
但是,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知道自己身体状况,时日无多。所以在这一次北伐中,他投入了最大的力量,想要最后一逞。可是,到了弥留之际,他的理想还是破灭了。
诸葛亮在死前,已经定下了死后蜀汉的国策,那就是停止北伐,修生养息,以待将来。如果留下魏延,以魏延的资历、才能、性格,他肯定要继续带领蜀军北伐,这是和诸葛亮的遗策相违背的。因此,必须要除掉魏延,才能保证自己的遗策能够贯彻执行。
所以,诸葛亮在北伐时,已经为后事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将蒋琬等人安排在刘禅的身边,并且密表刘禅,让蒋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下一个继承蒋琬的人就是费祎。
至于魏延和杨仪诸葛亮也做好了安排。那就是让他们自相残杀,全部除掉。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喜欢唱两桃杀三士的《梁父吟》,这种计谋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他在北伐前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是杨仪和魏延还蒙在鼓里。
在诸葛亮的计划里,要先杀魏延,后除杨仪。因为魏延是蜀军中的二把手,有军事才能,又善养士卒,能得军心。魏延不除,很可能会造成军队的内乱。而杨仪一介文官,如果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除之不难。
在诸葛亮死前,安排撤军时,召开军事会议就根本没有通知魏延。并且让杨仪统帅全军撤退,魏延为之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就不管他,全军只管撤回。
这个命令,如果有一点头脑的人就会看出,这是让魏延和杨仪互相争斗的伎俩。魏延身为仅次诸葛亮的二把手,怎么可能会听从这样的命令。更何况他和杨仪势同水火,怎么可能为他断后?这必然会造成两人的争斗。
为了让这个计谋能够进行的更圆满,费祎又火上浇油,在里面推波助澜。我们可以看到,费祎以假借传达命令的机会,去挑逗魏延。果然魏延上当了,他不但不听从安排,还把自己的计划告诉费祎,想动员费祎和自己一起行动。
魏延说诸葛亮一死,自己应该接管军队。并且把军队的指挥员的调动调换方案也告诉了费祎。我们可以从这里知道,蜀中不是没有可用之才,而是诸葛亮有眼无珠,将这些人才压制使用,尽用些自己看的顺眼的庸才。但是,魏延不知道费祎的真实目的,他的肺腑之言不但没有换来费祎的帮助,还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费祎借口逃回大营,将魏延的态度向大营的人员进行了汇报。杨仪不必说了,他害怕魏延掌握军权后会杀了他。而那些魏延想要撤换的将领更不要说了,肯定义愤填膺,听从杨仪的命令。我估计魏延要撤换的将领里就有王平、马岱之流。
于是杨仪率领大军撤走,魏延和杨仪在路上相遇,争夺军权,发生火拼。当时,魏延和杨仪都上奏刘禅说对方造反。可是,由于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计谋,蒋琬这些诸葛亮安排的人员一致认定魏延造反,这就造成了魏延的死命。
最终,魏延被马岱所杀。而那个小人杨仪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汉中被诸葛亮收买的,魏延过去的搭档吴懿接管。诸葛亮的位置由蒋琬接管,杨仪一无所得。在随后的时间里,杨仪还看不清自己的处境,到处乱发怨言。这时,费祎又来看望他,转头就向刘禅告发了他的怨言。因此,杨仪削职为民,被发配到边郡。不久又因为上书诽谤,被迫自杀。
我们可以看到,从头到尾,诸葛亮留下的计谋都执行的很顺利。在这里面,费祎立下了汗马功劳。到蒋琬死后,费祎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蜀汉的执政。
魏延之死是个冤案,在《三国志》中,明确给他下了“不便背叛”的结论。但是,为了执行诸葛亮留下的修生养息的国策,魏延非死不可。可惜的是,魏延一死,那些魏延想要提拔的将才肯定也遭到了清洗。从此,蜀军人才凋零,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境地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是员文武双全的猛将,很受刘备的器重。刘备争夺益州时,魏延率部众随刘备入川作战,立下很多战功,被封为牙门将。
打下蜀地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并把军政治理中心迁往成都。当时汉川地理任置十分重要,需要一员能力出众的将官来镇守。张飞认为此重任非己莫属,其他人也都这么认为。但独具慧眼知人善任的刘备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魏延,他任命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兼领汉中太守。全军都感到不可思议,很吃惊。
刘备问魏延:″我把这个要地交给你来把守,你有什么打算\",魏延答道:\"如果曹操举全国之兵来犯,我为大王抵抗他,若他派遣偏将带十万军队前来,我就为大王消灭他们″。刘备很高兴,其他众人也都很佩服魏延的霸气。刘备称帝后,又加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
上一篇:2020年如果房地产商只剩下10家,你觉得哪几家最有希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