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蜀汉,汉中,刘备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政见不和,魏延不受诸葛亮信任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不能施行,正暴露了他和诸葛亮的政见不一。诸葛亮北伐的重心在凉州,希望拓展疆土,逐步推进,就算失败也不会大败,比较稳妥。而魏延更希望直取关中,兵指洛阳,实现匡复汉室的先帝遗愿。在诸葛亮全面掌权的情况下,从根本战略上就有分歧,这就决定了魏延很难得到完全的信赖,而像马谡这样和诸葛亮想法一致的人更能得到重用和提拔。
对于其他将领,诸葛亮也不完全信任。诸葛亮打算亲自南征时,丞相长史王连恳切劝谏诸葛亮不必亲自出征,派一员大将就可以平定南方。这时像赵云、魏延、吴懿、李严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人选,但是诸葛亮却认为诸将的才能不及自己,坚持一定要亲征。
“性矜高”并不是魏延的致命缺陷
魏延的确性矜高,为人不好相处,但是这并不是大问题,因为同时的许多猛将都有这个毛病,比如关羽、李严。人无完人,尤其是一些名士猛将,在性格上都会有一些小缺陷,能够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大多善于调和,用其所长,藏其所短,这样才能汇聚利用各样的人才。而魏延能自视甚高,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确有过人之处,称得上一员猛将。
魏延与杨仪势如水火的关系,诸葛亮也难辞其咎
杨仪在建兴八年已经做到了丞相府长史,在汉中和魏延打交道的机会很多,诸葛亮既然知道他们俩关系不好,但却没有想办法调和,或者调和失败,不能改变这样状况,但同时还想利用两个人的才干,时间长了必然是要出问题的。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理顺下属间的关系,以致影响工作,诸葛亮这个领导当的不太称职。
东吴的凌统、甘宁有杀父之仇,孙权能设法调和。驻守合肥的张辽、李典关系也不好,但是却不会影响作战。相比之下,诸葛亮的领导能力有待提升,如果是刘备在时,或许他们两个人就不会一直势如水火,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各尽其才了。
总的来说,在后刘备时代魏延已经不再是蜀汉独挡一面的大将了,而是被凉在一旁的普通将领。在诸葛亮的麾下,受重用的新提拔的人,忠心支持自己的人,而在安排接班人时,魏延这样有能力有名望但又不服气的老将显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解除魏延的兵权甚至杀掉魏延是保证蜀汉政权稳定,权力平稳过渡的一种必要选择。魏杨的权力之争是导致魏延被杀的直接原因,但即便杨仪没有派马岱杀魏延,迎接他的将是蒋琬率领的亲卫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诸葛亮认为他死后魏延会造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魏延被西蜀马岱所杀,这过程也是诸葛亮事先规划的
上一篇:2020年如果房地产商只剩下10家,你觉得哪几家最有希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