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蜀汉,汉中,刘备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可否认,魏延无论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还是在诸葛亮主政时期,都是蜀汉在北方抵御曹魏的一员大将,称之为长城并不为过,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在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还留着,这段长城就可能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不仅起不到防御作用,而且可能随时爆炸,毁掉了整个蜀汉。
因为在不同时期,魏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01
刘备时期,魏延可谓是真正的北方长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邀请入川抵抗汉中张鲁,魏延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当时,刘备把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都留在了荆州,魏延就成为了刘备手下为数不多的猛将之一。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并派遣刘璝、张任、冷苞、邓贤、吴懿等进攻刘备。
刘备孤军无援,而且粮草不继。刘备率领黄忠、魏延等大破刘璋军。之后,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魏延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随后参加了围困成都的战役。
在这个过程中,魏延的确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立下大功。并以此博取了刘备的信任和器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经过一年多的汉中对峙,终于逼迫曹操撤军。
刘备占据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提拔魏延由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任命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成为独挡一方的大将。
就刘备占据的地盘来看,除了荆州就是汉中最为重要。当时,大多数人都以为张飞应当出任汉中太守,但刘备却意外的任命了魏延。无论资历还是战功,不得不说,魏延与张飞还差得很远。如果说张飞性情暴躁,不适合独当一面的话,那么智勇双全、稳健谨慎的赵云,也比魏延更有资格出任这一要职。
由此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和器重。魏延是仅有的可以与关羽相提并论、独当一方的大将,完全称得上是刘备的北方长城。
在之后的数年内,虽然曹魏在汉中方向,并没有真正发动有威胁的进攻,但魏延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刘备夷陵之战、及诸葛亮远征南中时期,魏延固守汉中,保障了蜀汉北方的安稳。
02
在北伐战略上的分歧,是诸葛亮要除掉魏延的根本原因。
夷陵之战后,蜀汉彻底失去了与曹魏争夺天下的资本。能否生存下去,也成为了问题。
此时的曹丕已经根本不把蜀汉作为了存在,不必说蜀汉对曹魏的威胁,就是灭掉蜀汉也不需要兴师动众了。只要消灭了孙权,就可以平定天下。
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诸葛亮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把蜀汉从濒危的边缘拖了回来,恢复了一点元气,但还根本无法与曹魏争锋。
此时,诸葛亮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决定北伐。其战略目的并非是要消灭曹魏,匡扶汉室,一统天下。根本目的是减轻孙吴的压力,维系孙刘联盟的存在,避免蜀汉灭亡的命运。
但魏延却不明白蜀汉面临的困境和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力主子午谷奇谋,想一举战胜曹魏,统一天下。其何谈容易,又是何等的幼稚?
在诸葛亮生前,尽管魏延屡屡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摄于诸葛亮的权威,魏延只能隐而不发。
虽然魏延与诸葛亮存在着分歧,但诸葛亮还是承认魏延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也想利用其能力,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在这个时期,魏延协助诸葛亮北伐,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为蜀汉防御曹魏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够节制魏延。魏延一意孤行将是大概率事件,必定会按照自己的战略思路去与曹魏进行对抗。
就蜀汉的实力,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撼动曹魏,区区一个魏延又能奈何得了曹魏?
按照魏延的策略,那就是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如果不除掉魏延,魏延就不再是蜀汉的长城,而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啥时候引爆,蜀汉就啥时候灭亡。
为了蜀汉的安危,为了保障诸葛亮的继任者贯彻他的战略思想,必须除掉魏延。
除掉了魏延并不能彻底摆脱蜀汉灭亡的命运,但起码不会因为自己找死而立刻死亡。
因此,在豹眼看来,斩杀魏延不是自毁长城,而是清除不定时的炸弹,为了延续蜀汉的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这位三国时期的名将,千年以来一直被陷入“反骨”门事件之中,难以洗清。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最早知道魏延,也是被诸葛亮的神奇所迷惑,他第一次见魏延,就要杀了魏延,理由是看到了魏延脑后一块“反骨”。
如今,不在钦佩诸葛亮那CT般的眼睛了,倒是很佩服罗贯中的笔下生花。
历史上魏延对蜀汉的功劳,不亚于关羽,张飞等人,汉中战役后,魏延被刘备重用,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由此可以看出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功劳自然不用多说。“反骨”一事,只是演义而已。
魏延守汉中,善待士卒,治军严谨,勤政抚民,关羽失去荆州时,汉中还是安然无恙的固如金汤。
魏延被杀,应该说纯属个人恩怨,并不是蜀汉政权或是刘禅要杀的。
魏延是早起跟随刘备的武将,一路上征战无数,立功无数,老臣宿将,有些自持功高。而杨仪是个文官并且年轻气盛,诸葛亮看他有才,将其提拔成了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
这与诸葛亮用人的局限性有关,蜀国建国后,诸葛亮重用了除杨仪外,还有马良,马谡,廖化,尚郎,董恢等,都是诸葛亮襄阳的老乡。
杨仪是诸葛亮的参谋长,自然会代他下达很多的施令。这是魏延不买账,两人发生矛盾。《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记载:“魏延与长吏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由此可见,魏延与杨仪矛盾已久,大家讨论问题,魏延便想动刀,不太合适。也说明其胸无城府,是一个坦荡之人。
诸葛亮临死前,只有杨仪与姜维在旁边,所以命杨仪领兵逐渐退回,魏延断后。杨仪故意派人通知魏延,而魏延不信这是诸葛亮的“遗嘱”。于是杨仪抓住了把柄,一天数次飞书成都说魏延反叛。魏延也派人送书信去成都说杨仪反叛。
在成都的那些蜀汉大臣们,只是凭借印象打分罢了。杨仪在朝中关系多,魏延长年在外驻守,朝中谁认他呢?所以大家都信了杨仪。
上一篇:2020年如果房地产商只剩下10家,你觉得哪几家最有希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