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蜀汉,汉中,刘备历史上,蜀国为什么要斩杀大将魏延自毁长城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魏延对蜀汉是忠心耿耿,他只是不买杨仪的帐,想抢先回到汉中。敌人在北方,,如果魏延反叛,为何不去北方投敌,而是南下呢?最终,杨仪利用魏延对马岱的信任,杀了魏延。
陈寿在《三国志》说了句公道话:“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司马光也肯定这一点说:“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仪已代诸葛亮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在无反意也”。
魏延是不是谋反,在他死后,看杨仪的表现便可知道真相。《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马岱将魏延的首级交给杨仪时,“仪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就算魏延真谋反,杨仪是奉命杀魏延,也不该如此恶相吧。诸葛亮刚死,大敌当前,杀了大将,并不是高兴的事。杨仪却踏着魏延的首级大骂,表现出小人得意的快意,与卑劣的本性。
而真正有意谋反的不是魏延,而是杨仪。回成都后,杨仪觉得有功,该是他接替诸葛亮辅政,结果却是蒋琬代替了诸葛亮的位置。他开始满腹牢骚,费祎去看他,他说了实话:“往者丞相殁之际,吾若举兵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由此看出,杨仪曾有过降魏的想法,没有行动后悔了。费祎不敢隐瞒,上报了刘禅,杨仪被贬为庶人,后自杀。刘禅后来念魏延有功,赐棺椁葬之。
可惜魏延去世后,蜀国真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魏延一生刚直,却盛气凌人,与杨仪之争犹如君子与小人。君子做事识大体,不拘小节,所以,小人就有了空隙,每每得逞。杨仪费劲心事除掉魏延,自取灭亡,又自毁蜀汉长城,罪不可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魏延是杨仪私自决定的,不过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魏延是不可能有好结果了。
魏延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在益州之战中建立了不少功劳。夷陵之败以后,蜀汉人才凋零,等诸葛亮执掌军政大权时,魏延是少数可用的大将之一。因此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深得重用,多次作为先锋出战,表现活跃,也是立了不少功劳。
然而魏延有个坏脾气,那就是性格高傲,“性矜高”,和同僚关系很差,谁见了都怕他。不过诸葛亮另一个重要的助手杨仪却不服魏延,两人经常发生冲突,势如水火。两个人闹的最凶的时候,魏延甚至公然在讨论军务时拔出剑来,威胁要砍了杨仪,最后在众人劝解下才作罢。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可以压制两人矛盾。而等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彻底爆发。因为诸葛亮死后命杨仪率军撤退,魏延对此不服,因此要求前来传令的费祎和自己一起联名夺取军权。费祎借故离去,将此事告知杨仪。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不管魏延,和费祎、姜维一起指挥大军撤退。
魏延得知消息以后大怒,起兵攻打杨仪。但是他此举不得人心,所以在王平率军迎击,斥责魏延部下不该作乱时,魏延部下四散。魏延只能和儿子等数人逃亡,杨仪又命马岱率军去追击,将魏延等人杀死。
根据《三国志》记载,在魏延起兵时,他和杨仪都上书刘禅,控告对方造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意见,董允、蒋琬都“保仪疑延”,支持杨仪。刘禅于是命蒋琬率宿卫诸营北上平乱,不过还没等蒋琬到达,魏延已经被杀。
从魏延死后杨仪不仅脚踏魏延头颅大骂,还下令杀了魏延的三族。而蒋琬没有赶到魏延就已经死了,所以杀死魏延应该只是杨仪的个人决定,并不是刘禅的旨意。
然而魏延脾气暴躁,无人能管。又违反诸葛亮的军令擅自起兵攻打杨仪,费祎、姜维、董允、蒋琬都不愿意支持他,也是知道魏延已经犯了大忌。在这种情况下,魏延最轻也是被削职为民,严加看管。此后无论谁当政,都不可能再复用魏延。
所以魏延在起兵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更不可能继续领兵打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长老邀请,我是安定郡小书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之前,小生不得不赞题主一下。从提问来看,该题题主对三国历史还是有研究的,不只是仅仅局限在《三国演义》的小说、影视剧之中。没错,斩杀魏延的自毁长城之举是出自蜀汉政权高层,大家千万不要受到演义小说影响,认为是诸葛亮死后遗计斩杀魏延的。
诸葛亮不可能杀魏延的原因
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是重用与保护为主,而不是处处提防、除之而后快的心思。原因很简单,魏延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是刘备生前认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两位将领之一(另外一位就是镇守荆州的关羽),是荆州集团的骨干力量。虽然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的路线上有分歧,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北伐占据长安,最终实现入主中原。
诸葛亮去世后,荆州集团元老级人物魏延可谓硕果仅存,诸葛亮怎么可能让魏延被杀呢?所以说,杀魏延的不是诸葛亮,是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高层利益重新洗牌的结果,代表荆州集团利益的魏延被淘汰出局。
魏延被杀的真相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三股势力集团组成,分别是益州土著士族组成的益州集团,益州上任州牧刘焉入蜀带来的外来势力东州集团,刘备入蜀带来的外来势力荆州集团。
刘备及后来诸葛亮主政时期,荆州集团无疑是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其次同为外来势力的东州集团是拉拢对象(譬如,刘备的皇后就是曾举家跟随刘焉入蜀的兖州陈留郡人吴懿的妹妹),对于益州集团采取的是打压的政策。
诸葛亮去世后,加之之前张飞、黄忠、赵云及二代将领关兴、张苞等将领的去世,荆州集团势力开始急剧衰减。蜀汉后主刘禅掌握大权,开始重新审视盘踞在益州的三股势力,进行重新洗牌。此时,蜀汉政权中占据上风的无疑是之前一直处在拉拢地位的东州集团。
因此,后主刘禅采取的策略是重用东周集团,拉拢益州集团。然而这两股势力是北伐的坚决反对者,是与荆州集团的主张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说,魏延的死完全是早已注定的。
上一篇:2020年如果房地产商只剩下10家,你觉得哪几家最有希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