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蜀国怎么灭亡的(三国末期,蜀汉是如何被灭亡的?来讲讲下魏灭蜀之战过程)
剑阁,蜀国,汉中蜀国怎么灭亡的(三国末期,蜀汉是如何被灭亡的?来讲讲下魏灭蜀之战过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元262年,此时的曹魏军政早已尽归司马氏,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在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之后,决定大举攻伐蜀国,自此魏灭蜀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蜀国有山川之险,仍可据此坚守,为何却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到灭亡呢?魏灭蜀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曹魏在衡量天下形势后,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灭吴的方针。
司马昭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作伐蜀准备同时放出消息说要攻打吴国。姜维得到消息之后认为要做好防备,但是刘禅听信谗言认为魏军不会进攻,连朝臣都不知道姜维的建议。
钟会
公元263年,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蜀国后主见魏军真的来攻了,才仓促应战。但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也让蜀汉的应战显得格外的苍白。
这年九月,魏发三路大军发起进攻。 左路征西将军邓艾率军3万,自狄道进攻,意图牵制姜维。中路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3万,出祁山进军武都,意图扼守阴平桥头截断姜维退路,右路镇西将军钟会总督关中军12万,进攻汉中。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敕汉中各外围据点的蜀军撤退,魏军在没遇抵抗的情况下,迅速进入汉中。
另外一头的邓艾遇到了姜维的抵抗,但是姜维获悉魏军进入汉中的消息,虑及阳安关有可能丢失,剑阁孤危,遂引兵且战且退,企图移向剑阁。本来在姜维的原计划里,只要阳安关守军能够阻挡住钟会大军,那么自己敛兵聚谷,游军并进的战略或许还有机会。然而现实确实残酷的,在姜维抵达桥头前,阳安关失守,汉中也宣告全面沦陷! 这也标志着蜀汉的亡国之战,进入倒计时。很快姜维的退路被切断,最后只能退守剑阁。
从汉中进入益州腹地,只有两条路,一条出南郑,到达巴中,但此路较为艰险,不适合行军,距离成都也较远。一条便是破阳安关后,攻剑阁,直成都。
10月,钟会率10万大军从阳安关直逼剑阁,于此同时,追击姜维的邓艾和诸葛绪也已在阴平合兵。尤其阻击失败,邓艾改变计划
邓艾想要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是诸葛绪以邀击姜维为己任,拒绝邓艾联军之议,与钟会汇合,钟会以诸葛绪畏懦不前为由兼并了后者的兵马。
拿下汉中后的钟会此时已经膨胀,同样的还有远在洛阳的司马昭,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灭蜀已指日可待,于是强迫上书拟写劝进表受封自己为晋公。
随后,钟会率军强攻剑阁。然而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钟会屡攻不下,不久后魏军因粮食不继,军心动摇,遂有退军之议。
这个时候魏军已经有了前功尽废的情形,这时邓艾向钟会和司马昭提出了一条奇策计划:由邓艾率精兵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城,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从阴平到涪,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不过也因此之故,蜀国没在此设防。
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 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
成都方面获知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后,急忙派诸葛瞻率军驰援江油。诸葛瞻抵达涪城后,随军劝说应当一鼓作气向江油进军,占据地势,不让邓艾军队在平原之地站稳脚跟。然而由于临阵对敌的经验不足,诸葛瞻犹豫不前,最终错失先机。
邓艾军队突袭,蜀军大惊失色,不战而降。邓艾得以进入平原地区。诸葛瞻不得不退守绵竹御敌,虽拼死抵抗,最终仍遭邓艾军队全歼。随后,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蜀国的兵力多在剑阁,成都兵少,实际上无防守可言,再加上蜀君臣闻魏军到来,慌作一 团,不知所措。这年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魏军占领成都。
坚守剑阁的姜维,最终投戈放甲于钟会军前。自此,魏灭蜀之战结束。
蜀国其实在这场争斗中拿过几次小股作战的胜利,如果能倚仗剑阁说不定就能守住蜀国大门,但是魏军还是突破险阻,成功找到了机会攻破蜀军的防守。魏灭蜀不仅是国力的斗争,尽管蜀国占据有利地形,但是无人守国门,最终因国力悬殊也只能面临失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