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三学生怎么做心理疏导,平时学习很好,一到大考就不行,怎么办?
考试,孩子,大考高三学生怎么做心理疏导,平时学习很好,一到大考就不行,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三,要乐观自信。考试碰到难题,要告诉自己,我不会的别人更不会,能做一步半步就是超越别人。不能自己吓自己。我女儿高考考数学,最后三题没做好,而平时比她成绩差的同学都说最后几题很容易,当场导致她几乎崩溃,晚上失眠,第二天的理综等直接受影响。成绩出来后,数学依旧排名前头,可理综直落千丈,英语也没考好。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其四,还是要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决心。我女儿考驾照科目二,补考不过,心理阴影。再补考,第一次熄火,上坡不了。第二次觉得,反正又过不了了,随便了,结果倒过了。
其五,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那也是放松自己的方法。
其六,考前深呼吸,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说得很容易,做起来不见得立马见效。我女儿说,考试的时候就是要紧张,叫她也没办法。说得也是,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时学习很好,到考试就不行,这确实属于典型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问题在于孩子已经是高三了,假设还是按照常规的小火慢炖式的常规心理疏导,恐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以及面临的特殊时间,我们必须突破常规,目标直指高考之前就能见效!
打破常规第一点:父母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蜕变,站在家庭角度,不让家庭或者家长的期望变成孩子隐性的负担!
很多孩子之所以考试发挥不出来,是因为本身并不只有学习这一层压力,而是同时还背负着家长的期望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厚望,往往有的家长会把“咱们家就只剩你能实现我们光宗耀祖的愿望了”,“你可得好好学啊,一家人的未来可都指着你呢”,“一定要好好考试,给你爸你妈争口气”,“考不好,爸爸妈妈在街坊邻居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我和你爸可真就没啥奔头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挂在嘴边,虽然说这样的话语确实具备一定的激将法的作用,但是如果频繁使用,在孩子心目当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隐性负担,就会导致孩子会被束缚住了手脚,而在考试当中生怕自己会考不好,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作choking under pressure,直译过来就是“压力下的窒息”!
面对这种压力下的窒息,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压力变为动力,反而激发了学习效果的正向发挥,比如考试成绩优异;而另一种常见的结果就是压力过大且无法有效排解,导致精力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压力上而非学习上,最终导致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很明显,案例中的孩子就属于典型的第二种情况,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必须要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
1、 改变跟孩子交流的谈话内容:
到了高中,在学习上家长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那就不要再添倒忙,平时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少谈学习,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与饮食身体状况,其实到了高三阶段的孩子已经是成人思维了,父母的付出,他当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你说与不说他都清楚,不要再把孩子当成幼儿园的孩子,天天叮嘱,反而会让孩子内心徒增烦恼与压力!
此外,交流的过程中多一些正向的鼓励与排解,不要把家庭的期望跟孩子的学习联系到一起,孩子生来不是为了拯救家庭的,同样家庭反过来也不必为孩子考上考不上而背锅,学习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说幼儿园、小学阶段各种习惯还没有养成,尚且需要我们父母去督促,去带一程的话,那么进入高中我们应该学会完全放手了!
2、改变自己的生活重心:
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往往都会搬到学校周围陪读,除了上学时间,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可谓是关爱有加,这样的环境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当然是有利的,尤其对于在学校睡不好、吃不好的孩子,这样的关心确实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投入学习,然而不得不说,这样贴心的照顾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进入高三,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学会自我调试,才能走得长远,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分析,调整学习复习的方向和侧重点,从而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第二次错误,这属于自我修正!但是如果每天都要回家面对父母,那孩子很有可能就不光是自我修复,还要增加一个面对父母时的心态的自我调整的问题,每当成绩不理想,回到家父母问长问短的时候,孩子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感觉对不起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越到位,反而会让孩子内心的内疚感与负罪感更加的严重!
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父母应该学会变通,比如为了防止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父母可以尝试阶段性退出,比如不一定非要陪读,周末时间给孩子改善一下伙食也挺好,而且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周期也不是很长,孩子既能做好自我调节还能坦然面对父母,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打破常规第二点:让孩子及时刹车,瞬间醒悟,建议让孩子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现阶段的中小学阶段,能够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还是少之又少,而一般的老师都只能做简单的思想教育,而无法触碰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问题,或者无法探寻到孩子情绪变化的深层次根源是什么,往往是即时性的思想说服完成以后,孩子短期内依然会出现反复,也就是说无法从根本上打开孩子的心结!
如果孩子真的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建议还是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心理辅导师与老师的区别在于领域不同,术业有专攻,他们会根据孩子的现状,找到孩子的内心的纠结点所在,并且帮助孩子打开矛盾的心结,让孩子能否放下负担,从容面对今后的学习!当然,目前的心理教育咨询师素质良莠不齐,一定要找到有正规资质的,有一定口碑的专家型的心理辅导师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高三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人生节点了,顺利过度,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帆风顺,迎来自己无限光明的前途;如果不能顺利过度,打不开心结,孩子很有可能就此走入死胡同,就像那些反复复读均没有提升的孩子一样,走人人生的逆境!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用专业的思想、专业的态度、专业的作为来去应对孩子学习路上的坎坎坷坷,帮助孩子顺利过!
欢迎关注葛老师教育新智汇,一起见证孩子成长的历程!
上一篇:女人为什么几乎看不到有秃顶的,而男人却很多,这是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