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创伤,现在极度自卑,想改变自己,谁给推荐几本书?
父母,家庭,自己的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创伤,现在极度自卑,想改变自己,谁给推荐几本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建议你读完书走出家门,去游泳馆,去篮球馆,去健身房。当你可以流畅的游出全浸,当你一个完成一个变向过人,当你练出六块腹肌,你会找到自信。满腹经纶的肥宅不会有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积极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远远比看书更来的有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儿童时期的自卑情结是源于一个儿童和社会情感的关联程度。而社会情感的起始就是儿童所在的家庭,所以,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核心家庭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中的氛围和养育者的抚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社会情感和心理的走向和发展。
一、 过犹不及
很多儿童在童年的时候被动的接收了很多负面的评价和对待,他们小的时候,不论是判断力还是评估自己的能力都是薄弱的。所以,在他们的思维中,家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和对待就是他们的尺子和标准。于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将这种负面思想根植于潜意识成为自己的意识和认知。
在经历了一些生活挫折后,潜意识中的负面评价就会被唤醒,正好印证了自己的错误认知。这个时候不良的体验就会让他备受煎熬,而逃避这种心理煎熬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逃避,规避当下的困难和挫败,规避之前的心理伤害。最终这种规避态度就变成了他条件反射式的应对机制。
二、 矫枉过正
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儿童通常是有着自卑情结的,而自卑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会微微弱弱、过分小心,而有的人则会咄咄气势,吹毛求疵,攻击性极为强烈。心理学上也称之为:心理补偿过度,当心理补偿过度的时候,人们就会故作坚强、假装独立,其实他们内心弱的很,这就是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应对机制,这种机制未免矫枉过正了,对自己是全然没有好处的。
但是,原生家庭对一个的影响不是捆绑一个人一辈子的桎梏,一个人倘若敢于直面内心那个弱小自卑的自己,找出根源,然后进行自我医治和恢复,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无形中已经变得感受良好,能够积极的处理和应对很多事情了,心里力量也会变得强大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比较推荐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这书主要讲原生家庭的对人产生的影响,不过对我影响更大的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书《自卑与超越》和《被讨厌的勇气》也挺不错的,阿德勒学派主要观点是,我们能够改变现在,过于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虽然还在,但是我们可以用现在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对原生家庭的看法,而不是一直活在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中。我们长大了,已经开始慢慢离开原生家庭的,所以你可以把过去的伤痛放在过去,用现在来谱写自己的新篇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了凡四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深陷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创伤,处在极度自卑中,想改变自己,推荐一本书,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这本书的主旨不在于控诉父母,而在于给那些受过伤害的人传授具体的对策,让他们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子女造成的伤害,首先分析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属于哪种类型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具体解决问题
很多书籍都只是理论上的说教,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因此实用性不强,但这本书则不同。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伤害会持续影响到子女成年之后的生活和成长。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心理咨询生涯中接触到大量真实素材,将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同时将这样的父母分为四种类型,即幼稚型父母、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和身体虐待型父母。
你可以通过阅读,对照分析自己对应的类型。
很多人都把自己现在的处境归于原生家庭,但有些却并非如此,如何判断你是否受到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也很重要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绝不在于指责和控诉这样的父母,而是希望传授给受害者一些具体的对策,让他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这本书的核心部分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教会我们面对伤害,如何进行补救。
在这里,作者帮助我们分析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否健康,这其中也分为几个步骤,分别是自我评估、跳出陷阱,建立界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