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煮鸡蛋为什么有的容易剥皮,有的很难剥?
鸡蛋,煮熟,蛋清煮鸡蛋为什么有的容易剥皮,有的很难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煮鸡蛋不好扒皮,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那怎么才能使鸡蛋好扒皮呢?主要注意下几点就可以避免鸡蛋难去皮的现象。
新鲜鸡蛋是比较难去皮的,因母鸡刚下的鸡蛋内的蛋液饱满,蛋液的各种成分处于无流失状态,蛋皮与蛋液之间连接层紧紧缠绵着,所以难扒皮,这种情况下在煮或者蒸鸡蛋前,最好先用手拿起鸡蛋晃一晃,然后在煮或者蒸制,蒸制完捞出用冷水激一下,扒皮就会很容易的多,因鸡蛋蒸完或者煮过后,鸡蛋内处于高温状态,经过冷水瞬间冷却会产生鸡蛋内的热气体无处释放,就会冲击蛋皮与蛋清之间的链接膜,使鸡蛋皮脱离,这样就是好扒皮的原因。
喜欢以上观点,请留个赞关注我吧,感谢大家来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鸡蛋用小火煮够二十分钟,蛋壳就很容易剥下来。鸡蛋清加热会膨胀,加热时间不够就不好剥。煮久一点蛋白细胞会收缩挤出水分,蛋心体积小于蛋壳容积时,蛋心和蛋膜就会分离,非常好剥。煮十分钟的鸡蛋,在锅里放凉也好剥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剥皮的蛋是母鸡下的,不好剥皮的蛋肯定是公鸡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煮熟鸡蛋剥壳的难易,主要是与内膜和蛋白的紧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其紧密程度取决于蛋白的性质。据现代生物化学分析表明,蛋白的酸度是影响蛋白与壳膜附着力的最主要因素。据测定,刚生下的新鲜鸡蛋pH值在7左右,这时的内膜与蛋清的附着力最大,所以,煮熟后最不容易剥壳。鸡蛋是一个生命体,会进行呼吸作用,它存放一段时间后,随着代谢废物的积累,蛋白的pH值就会逐渐升高,使蛋白与内膜的附着力逐渐减小。当pH值达到8.8左右时,蛋白与膜连接最为松弛,这时若把鸡蛋煮熟剥壳最为容易。什么时候蛋白的pH值达8.8左右呢?在气候寒冷的冬天,大约存放7-10天;在气候炎热的夏天,只需1-2天即可。
与此同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鸡蛋老化,蛋壳表面部分的碳氧化物会由微小的气孔流失,鸡蛋的湿度会随着流失,使鸡蛋内部底层的气室变大。当气室扩大而鸡蛋内的内容物缩小,壳就变得比较好剥了。所以,将刚下的鸡蛋放置几天再煮熟食用,鸡蛋就比较容易剥皮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于新鲜的鸡蛋和放置时间长的鸡蛋都不好剥皮,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过于新鲜的鸡蛋,我来告诉你,就是鸡蛋刚下的前几天,其实不好剥皮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把刚煮好的鸡蛋趁热用凉水冲一下,再剥皮就容易多了。至于不新鲜的最好就不要吃了,毕竟健康最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煮出的鸡蛋好剥又完整有2个要点:
1.冷水下锅开始煮,让它慢慢受热熟,这样鸡蛋就不会因为突然受热膨胀而破裂。
2.煮好的鸡蛋迅速放入冷水中,这样就遵循了热胀冷缩原理,鸡蛋肉会与壳分离,从而好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成都小5,刚刚看到你的问题我就到酒店餐厅拿了一个鸡蛋回来给你演示了一个剥鸡蛋的手法,不夸张的说可以是秒开。结果如图,步骤如下:
第一步:鸡蛋平放桌面台面上;
第二步:手掌心按住鸡蛋前后滚动鸡蛋两圈,力量适中;
第三步:左右手捏住鸡蛋两端,扯开一条缝,连蛋膜一起扯下来;
第四步:右边下来左边一样的操作;
第五步:一个鸡蛋就这么快速的剥完了;
最后注意剥完蛋壳还是一体的,没有支离破碎。
注意事项:
1、鸡蛋要选择新鲜的;
2、煮鸡蛋时应先至于常温环境内,不要在冰箱里取出来就煮;
3、鸡蛋和冷水同时下锅,小火或者中火,大火容易煮爆;
4、煮蛋的时间一般在水开过后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太短影响剥壳,太长蛋黄发黑看起来影响食欲。下图是我煮的鸡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