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
不为瓦全,宁为玉碎,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是珍贵高尚之物器,在古代借喻君子之美德操守。而瓦是民间普通器物,与玉相比,本质上就低档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是人生遭遇挫折,生命与名声遇损坏时,即便付出惨重代价也要选择高尚,又不愿意妥协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个人以为,瓦也未必就代表低下,只是降了档次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成语。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漂亮吧!碎了多可惜,还不如一块完整的瓦片有用!
全世界就中国有玉石文化。玉有5德:1、温润而泽,有似于智;2、锐而不害,有似于仁;3、抑而不挠,有似于义;4、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5、垂之如坠,有似于礼。所以是贵重的礼器。又要求君子如玉。一个人要在别人眼里,在历史的眼里像玉一样的品德!
当一个人面临抉择成为一堆碎玉还是成为完整的瓦片时,有人选择成为一堆破碎的玉石,因为玉石碎成渣也是玉,不是瓦片可比的!!!!
小时候听评书,说到英雄为了信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慷慨赴义!日本鬼子失败了要求部下自杀玉碎。我想这句话用的不少,但是否是玉,却是必须经得起历史道德的检验。归根到底你所坚持的东西得符合玉的道德归属。
仁义礼智信遍及生活方方面面,在我们所面临选择时,仁义礼智信依然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之一,我们考虑利益时,仁义礼智信也是利益之一,如果因选择仁义礼智信而导致部分利益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要有这种选择的勇气!
这就是玉文化的发扬,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的理想不同,处世三观不同,为了认为值得的东西舍身报付,不为轻视的东西求全自己。需要一个人的极高修品。为值得,无遗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的意思是,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这句成语来源于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是一种气概,一种思想,一种气节。不为利益失去气节,不为屈辱失去尊严。人固有一失,可大可小,底线保持,节气犹存!不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失去最后的尊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消极意义与现实意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一成语,典出唐·李百药的《北齐书·元景安传》,讲的是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于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准备杀掉他的儿子和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来又扬言要杀他的远方宗族,不过只要他们愿意投靠“高”姓,放弃原姓,便可免遭诛杀。
孝静帝的一个远方宗族元氏兄弟中,堂弟元景帝决定投靠,而他的堂兄,元景皓极力反对,称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宁死也不改姓。于是元景安告诉高阳这件事,元景皓就被诛杀了,而元景安被赐“高”姓。
从这个典故可以看出,“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