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商鞅吴起等变法家为何都不得善终?
商鞅,吴起,贵族战国时期商鞅吴起等变法家为何都不得善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时期商鞅吴起等变法家为何都不得善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应该说,无论是秦国的商鞅变法还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都是顺应并推动了了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
商鞅和吴起的不得善终,表面看起来是由于支持他们的秦孝公和楚悼王的死去,导致的“人亡政息”。实际却是两人的变法忽视当地社会基础,急功近利的必然结果。
图为吴起
我们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商鞅变法为例来探究一下原因。
忽视秦国的社会基础强行变法
从商鞅初见秦孝公,两人之间的分歧就足以得出这个结论。
秦孝公召见商鞅共三次,第三次才对商鞅大为称赞!
图为秦孝公
原因只有一个,前两次商鞅是以帝王之术来游说秦孝公,而秦孝公认为所谓帝王离自己真的是太遥远的一件事。
而第三次,商鞅献上的是“彊(强)国之术”,这一次,秦孝公拉着商鞅谈了好几天还觉得不尽兴。
事后,商鞅对举荐自己的孝公宠臣景监流露出瞧不起秦孝公的意思:“难以比德以殷,周。”
真的是像商鞅这个刚到秦国的人认为的秦孝公的志向太低,德行不足吗?
从变法之初,遭到秦国上至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普遍的反对来看,秦孝公比商鞅更了解秦国当下的社会基础,有更清醒的更切合秦国实际的治国的看法。
秦国身处战国七雄争霸的乱世,是推动商鞅“急功近利”的根本原因!
商鞅是从魏国跑到秦国去的,他的变法思想受魏国李悝(音:亏)的影响很大。
但是,李悝在魏文王和魏武王两代君王的支持下,实行的是在维护旧贵族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缓慢的变法。
而秦国,似乎没有这个时间慢慢强大。
商鞅为了维护变法,几乎是“不惜身”的做出了很多看似过分的事。
包括但不限于:
变法初期:太子犯法,虽然应该与庶民同罪,但是因为太子是王位继承人。
所以,对他的处罚落到了他的师父公子虔身上,
他的另一位师父公孙贾也被施以“黥”刑,就是脸上刻字,还拿墨汁涂两下免得看不清楚。
效果比城门立木还管事,“明日,秦人皆趋令”,秦国人果然都遵守法令了。
变法的第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法,这次被施以“劓(音:意)刑”,把鼻子给割了!
请记住太子和公子虔这两个人,他俩就是终结商鞅生命的人!
为了取得秦国生存空间“背信弃义”:率兵攻魏国时,修书给魏将公子昂,邀请人家来会盟和好,公子昂欣然赴约。结果商鞅把人家抓了,击败了魏军,实现了驱赶魏国向东发展的战略意图。
最难理解的变法第十年:老百姓终于尝到了变法的甜头,纷纷说变法好啊!结果商鞅把这些人发配到边疆去了!说好也不行!只要议论变法就不行!
商鞅,为了维护变法,成功的活成了一位“孤臣”!
失去当权者支持的孤臣,不得善终似乎是必然的结果。
还记得被商鞅割掉鼻子的公子虔吗?
秦孝公死后,公子虔向继位的秦惠公,那个在变法初期犯法的太子,首告商鞅造反。
结果,秦惠王车裂商鞅,并且杀了商鞅的全家。
在楚国搞变法的吴起,死于同样的原因。
孤臣之所以孤,是他们始终只忠诚于君王,只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只忠诚于国家的利益。
商鞅和吴起等变法家的不得善终,可以说是古代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参考书目:《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很简单,因为不论是吴起,还是商鞅的变法,都触动了本国世卿贵族的既得利益,自然最后都遭到了世卿贵族的疯狂报复,而不得善终。
古往今来,改革从来都不是温和的,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斥着血雨腥风的阶级斗争。后世历代王朝的改革如此,战国时代七雄的变法自然也不例外。在残酷的战国时代,各诸侯为了实现自身的富国强兵,进而在诸侯中称霸,于是都相继推行改革。
而不论是吴起和商鞅,还是李悝、申不害所推行的改革,其改革内容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本质却是一样的,实质上都是新兴地主阶级与旧世卿贵族之间的斗争。
从春秋到战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获得巨大的发展。于是,掌握大量财富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开始不断反对和挑战旧世卿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世袭垄断特权,他们要求土地私有,要求按功能力与才干授予官职,而不再是世袭制。
因此,这些活跃于各国朝堂上的变法家,实际上就是这些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他们所推行的变法,就是在为新兴势力谋求政治权力。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在明令法纪和重视农业的同时,都不约而同的将政治改革的矛头指向了那些垄断政治权力的世卿贵族。改革通过各种法令,进一步削弱世卿贵族的世袭特权。如此一来,改革变法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触动到世卿贵族的既得利益。所以,吴起也好,商鞅也罢,都直接站到了世卿贵族的对立面上。
最终,随着支持变革的君主离去,那些反对变法的世卿贵族势力便会疯狂反扑,对变法势力进行清算。而他们首要报复的,首当其冲便是变法的领军人物。所以,吴起和商鞅最终都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打击而不得善终。
但商鞅的死与吴起的死又有所不同,吴起的死也标致着吴起变法在楚国的彻底失败,而商鞅的死并不代表着商鞅变法的失败,所谓“商君虽死,但商君之法不死”。因此,此后变法的因子已经在秦国扎根,这为秦国日后的崛起并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扎实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上一篇:软装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