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商鞅吴起等变法家为何都不得善终?
商鞅,吴起,贵族战国时期商鞅吴起等变法家为何都不得善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颠覆旧地主,创造新阶级,革新即是一切,即使以身饲法,亦在所不惜。
改革者进行改革是在做什么?是在从旧阶级,旧贵族手里抢肉,是在慢刀子杀他们啊。
那么面对要杀你,你会怎么做?只能玩命和他玩命了。
这是根本无法改变的事情,新旧阶级的矛盾,是注定无法调和的。
吴起,公孙鞅代表着新阶级,而楚国贵族也好,秦国的以甘龙为首的贵族也罢,都是旧阶级代表。
他们天然就要进行搏杀的。
政治家的战场永远不是看不见的硝烟,胜则权倾天下,败则死
吴起的失败是因为楚悼王死就被注定下来的。他的根本失败原因是在于,楚悼王未能坚持到他除掉旧阶级,结果就不幸而死了
。
这就好比如说,战场上厮杀,敌人还没解决,结果自己主将,身死,那么兵败如山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既然决定动旧贵族蛋糕,却没能与他们抗衡住,就注定吴起要饮恨了。
公孙鞅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公孙鞅的变法成功了,他把秦国的天换了一个颜色,可作为代价,旧贵族恨死他了,是公孙鞅断了他们的根子,是公孙鞅害他们至此。
这个仇太大了,大到不死不休地步。
作为新上任的皇帝,嬴驷,根基不牢,面对那汹涌而来的怨气时,他没有选择,同样他也不会去反对旧贵族,因为他和公孙鞅也有私仇。
旧贵族是因共仇,加私恨。
而嬴驷是私恨加要榨干公孙鞅所有价值。
嬴驷则是因为早年公孙鞅变法期间,他犯法而被公孙鞅责罚,长存怨气慢慢转化成了恨意,更何况公孙鞅此时也毫无作用,他已经把他所有的才学展现完了。
而只有公孙鞅身死,才能给嬴驷,给大秦帝国带来更多价值,所以公孙鞅必须死。
得罪的人太多是改革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商君也因此彻底走向陌路。
改革者失败究其原因还在于上位者的影响力
无论是吴起也好,公孙鞅也罢,哪怕以后的改革者们一样,他们失败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支持他们变革的国主先去世了。
既然改革者没有了最有力的权利支持者,而改革者手中权利又没有旧阶级强大,那么,身为旧贵族,被割肉者,他们自然会在此时奋起,把屠刀对准改革者。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同样这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只有当改革者手里掌握住足够的政权与兵权时,他才是所向披靡的存在,是可以把变法进行到底的,否则一切皆随时可能化为泡影,他们也随时可能被清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意恩仇,名流千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和我之前回答过的一个问题,应该说可以是一样的。首先你要明白吴起和商鞅他们干了什么,或者说他们干的这个事儿是什么?首先商鞅吴起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是变法,是改革这个国家的法规制度。但是他们变法就要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而他们触动的这些人是什么?是以前的守旧的,这些贵族的利益。这就好比说现在。哎,这些大的企业家你和他们说让他们说。就好比说你和什么李嘉诚啊,潘石屹呀,这些人说你让你拿你的房子去给那些没有房子的人住是一样的道理。首先他们变法动了这些守旧贵族蛋糕。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利益。所以说他们两个最后不得善终,其实更多的原因就是这个,因为他们的变法肯定是会要触动很一些守旧的人,或者说很多人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两个虽然说变法可能最后变法成功了,但是为什么他们两个却不得善终?首先变法是需要一个时间的,他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它不一定会成功,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他们两个也没有等到那个过程结束,可能就已经因为这个利益冲突,而导致他们死亡了。所以说,商鞅,吴起这些人为什么不得善终?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动了那些人的利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奸臣多了,忠臣肯定不得善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变法伤害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一旦保护伞不在了,变法者就会被清算。
上一篇:软装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