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社交恐惧症。这个怎么治?
社交,恐惧症,的人社交恐惧症。这个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描述的确实是社交恐惧症比较典型的症状。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个体在有陌生人在场,或者在有被他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现场合,会出现显著、持续的恐惧,担心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尴尬、窘迫;担心与人接触的时候自己会脸红;担心与他人目光对视会被对方审视、窥探到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秘密等。一些患者对打电话、询问、与权威人士相处、到商场购物、参加聚会等等都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自如应对,给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
从本质上来讲,社交恐惧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它的成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早年生活中父母要求比较严厉,经常有责备和打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少,情感互动匮乏,导致了孩子对与人交际互动的恐惧和排斥;或者父母本身相互之间的沟通少、家庭的社会交往少、比较封闭,孩子从小没有学到、用到社交技能的机会等等,另外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个体一般在性格上多表现出自尊心强、追求完美、谨小慎微、自卑等特点。
治好社交恐惧症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调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伴患者探索导致其社交恐惧症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处理掉,然后辅导患者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适应社交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社交恐惧症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自我改善,比如多结交朋友,向他们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坚持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旅行开阔视野;坚持做一两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摄影、围棋等等,这些自我调节方法持续做一段时间就能感受到效果。
值得强调的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如果感觉自我调节不太能奏效或者实施起来有困难,还是建议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专业解决,毕竟治疗需要个人和环境两方面的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交恐惧症怎么治疗
社交恐惧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续地害怕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社交活动,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表现会被羞辱或尴尬,进而被人拒绝或冒犯他人。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促发害怕或焦虑,导致个体主动回避社交或带着强烈的不适去忍受。以上表现需要同时满足,另外还需要持续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才考虑诊断该疾病。社交焦虑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目前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为SSRIs或SNRIs类抗抑郁剂,包括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有时也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片等,beta受体拮抗剂,可有心得安。药物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患者处于社交状态下的焦虑症状。以上药物均为处方药物,需要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心理治疗: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反应阻止等技术,纠正患者对于社交过程的偏差认知,逐渐消除自动化的焦虑恐惧反应,减少回避行为。
如果有社交恐惧症状,个人对生活受到影响或显著影响了个人发展,建议至医院就诊,由医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尽早控制导致疾病产生的影响。
本内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曲姗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呢?我觉得首先是自己内心的障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放下问题,不要被一件事情的枷锁所困扰,把自己的思绪放进去,一定要勇敢的跳出来,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要积极努力的去生活,父母给你的生命要珍惜,每人活着都不易,多去亲近大自然,多放松,一句话,没有去了的坎……加油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交恐惧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处于社交场合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明显而持久的害怕、焦虑,害怕尴尬、害怕丢脸的行为举止,为了减轻这些恐惧,患者往往会回避社交场合。患者能够认识到这些害怕是过分和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这些恐惧可影响功能或引起明显的痛苦,还可能会伴发躯体症状,如脸红、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或呕吐等。此外,排尿恐惧和呕吐恐惧也是社交恐惧的一种特殊表现。
有心理症状也有生理症状,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1.症状较为严重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患者需要有较好的医从性,不随意自己调药或者停药
2.症状轻微时,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为主。
a.停止谴责自己,停止和自己对抗,接纳事实,告诉自己我是个普通人,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现象,我只是需要治疗、需要帮助,并且及时到正规医院向心理医生求助
b.每天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效果不错,或者每天坚持不少于三十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c.根据自己的喜好,培养兴趣爱好,绘画、音乐、朗诵、编织、养宠物......都是较好的选择
d.到人群中去,先可以在公园里,处于放松状态下进行,观察往来的行人和陌生人,体验在陌生人群中的感受;和亲近的人相处,对方要了解病情,知道基本的心理护理知识,不需要谈话互动,找到自然相处的感觉;逐渐地和少量熟识的人相处,不要勉强自己表现良好,只做倾听者,点头微笑附和他人的观点即可;到熟悉的环境里和更多的熟识的人相处,比如单位、家族聚会;在朋友或家人陪伴下认识新朋友;最后,自己单独和新朋友接触,时间和频次都需要循序渐进。
上一篇:咖啡机怎样打奶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