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对中小学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怎么看?
快乐,孩子,学生大家对中小学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对中小学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什么教育,应让孩子们先学礼仪,从小给她们灌输感恩的理念以及学习的好处,将来就算不成才也歪不到哪里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其实都是理想国的人靠想像造出来的东西。
真正的教育,不能单纯冠以XX教育,而应该全面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与品质,教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而后不断鼓励孩子独立去做属于自己的事。在孩子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孩子去经历快乐、挫折、失望、痛苦、收获。因为只有在孩子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家长或老师再针对具体的事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让孩子从生活体验中去知对错,明事理,强自律,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或教训,才能在正确施教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做事、学习或与人相处。
快乐教育如果放在家庭教育中,其实很难去践行其理念,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单纯地想让家长和孩子每天都保持积极情绪,那根本不可能做到。甚至过度追求快乐教育,可能会以牺牲孩子正常接受严格管教的时机,让孩子缺乏正确做事的边界感。更何况在应试教育体系之内,没有哪个家长或孩子能够真正做到没有苦恼。只要是与吃苦有关的事,不可能以苦为乐。
再说赏识教育,提出这个理念的人本身就是一位特殊孩子家长,如果把教育特殊孩子的理念手段与方法推广去应用,其实根本不可能全面普及。尽管赏识教育曾经被包装的很华丽,激发无数家长的狂热激情,但是到底有多少家长领会赏识教育其实只是一个作秀的幌子罢了。真正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都是平淡如水般的,不可能始终过度突出孩子为主体,还应该突出家长或老师这个核心主体,因为育人者的综合素养决定着育人的高度与水平。
想让孩子享受快乐教育,家长必须要拥有平和的心态,成为理性的父母,放下对世俗的追逐,放下对名利的奢望,甚至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持顺其自然的乐观,有多少家长能做到这些?同样,对赏识教育也一样,如果能始终欣赏孩子,必然要接受孩子的不足,有多少能做到言行合一,恐怕也极少。
所以,千万别被什么“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的理念所欺骗,都是坐而论道的东西,因为对教育来讲,法无定势,如水无形,全靠家长根据自身家庭教育情况,家长和孩子个性而定。但不管怎么说,懂一点,总比一点都不懂强,只是不要迷信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中心词是教育,无论快乐还是赏识或是其他,都是教育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是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更人性化的一种方法,他对受教者没有要求,只要他做自己就好,对于施教者要求就高了,既要博爱,又要博学。经都是好经,就看念经的是谁,要是嘴歪的和尚念,可能会是别的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邀请。
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有一段时间确实被炒得很火,甚至被部分人奉为经典,似乎不按照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就是“异化”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对这样的观点不以为然,我认为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只是教育方法中的构成部分,是“一斑”,不足以代替全貌。
作为对考试制度影响下的所谓“应试教育”和传统“棍棒”教育的反思,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提法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们不应该以此标新立异,认为这种高大上的理念就是绝对的真理。在我们的正常的教育中,恰当利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快乐成长,都是教育本身具有的内涵。在此之外,教育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引导,比如对不良习惯的约束和矫正,比如批评和鞭策等等。
我有一位长期在某教研室工作的朋友,他就比较推崇赏识教育。我知道,他在自己孩子教育上,也是多半按赏识教育的方法套路进行,最初效果也比较不错。后来时间慢慢长了,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堆积成了坏习惯。孩子从小喜欢弄点小恶作剧,比如藏爸妈的东西,让爸妈找,这时,朋友一般都是鼓励孩子很有想法。我的手机就曾被这孩子放在米袋子里藏起来过,费了我们半天劲都没有找到。当时我也觉得孩子玩得过了点,如果不约束批评恐怕要积习难改。
不幸被我料中,从上小学开始,朋友就开始头大,今天这个家长反映他捉弄别人,明天老师电话说不听教育顶撞老师、干扰课堂。有一次在广场捉弄一个滑滑板的孩子,害人家摔伤了手肘,朋友说了多少好话,最后赔钱才算了事。朋友完全寄希望于鼓励、表扬,让孩子释放天性、快乐成长,就目前看,孩子并没有成长为理想中的样子。后来我发现,朋友已变了,某次我亲自撞见他气得脸色发青,拿着细长的棍子教训孩子。我只能边劝边宽慰朋友。有时,我也暗自为他着急,要想纠正孩子的错误,他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范围里,以孩子超强的自律为假设的教育理念都是值得商榷的。相反,正因为孩子缺乏自律,才需要教育引导和纠正,这个过程不仅有赏识,也有批评和惩戒,不仅有快乐,也有挫折,不然孩子如何成长和成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