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思维,感性,理性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的理性思维包含:语言形式的概念、概念的分类、定性思维、范畴思维、逻辑隶属关系、因果推理、过程流程的思考和规划、数学与拓扑/集合/立体空间演算、色彩/旋律/布局的协调性、周期规律、清晰划界、语言组织和传播。特点是人为定义与划分、知识成体系性、形式化、可推理性、突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可传播性。理性思维在思维中的作用。
所以学校教育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感性思维,相互协调,根据人的发现规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 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理性分析形成习惯之后就会形成感性认知直觉。二者是阶梯式进步的,上一个平台认知水平才能进步。感性认知也不必刻意训练,人生来就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正如人的两个胳膊一样,理性和感性都是支撑我们思维的两个重要部分,缺少其中一个,思维就不能算是完整的。
比如,我们看见的树叶是绿色的,树叶是绿色是我们的感性思维,而因为叶绿素不吸收绿光使得叶子就成为绿色,这种思维就是理性思维,两者相互结合使得我们认识到了树叶呈现绿色的表象和深层次原因,所以两种思维都很重要,不能相互替代。
在学校教育中,感性思维体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知识的表象,理想思维有助于学生对表象产生的原因的把握和深度理解,两者的共同作用,让学生完整地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其中感性体验的主要意义如下:
1、感性体验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开启理性思维认识。感性体验可以直接让学生从表象入手,不断地探索和认识知识。例如,化学实验中,学生在课本和实验中知道了实验结果,就会觉得好奇,好奇了就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探索怎么回事就是由兴趣引发的对理想思维的训练和认识。
2、感性思维认识有助于更全面深刻认识问题。感性思维一般只要看表象,所以看得事物多了,获得的认识就会更多,这种认识相当于一个人的知识面和视野广阔,有了广阔的知识面,再进行理性思维就能够提供更多的“素材”帮助你认识理性,提高理性认识的深刻度、直观度,更能达到认识问题的本质。所以,有时候文科思维会强于理科思维。
3、感性体验可以直接认知一些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有些问题可能只需要我们认识表象,不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开启理性思维,如这种情况更多地体现在文科教育中,都是知识点的呈现,深入的理性认识有时候其实没必要。所以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知识,获取好的成绩,对于考试有时候就足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喜欢种花,但是我更喜欢买种子回来种,体会那种从种子到发芽的成就感与期待感,就是那种直接买现成植物所体会不到的。即使别人跟我说再多自己怎样种怎样去管理,听完之后只能形成一种概念,而没办法实际去操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性和感性是疏于哲学范畴,如果说详细一点,就是个人处理事情时候对待的问题的态度。说感性是为认识问题更宏观、更直接、更本质,其实是个错误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中,大到太阳地球运转,小到物理学中电子、原子等的运转,都可以说有一定的规则规律可寻。所以说,现在的世界的主流依然是一个客观的世界,理性为主导的世界。因为人类要发展进步,理性的认识,更加实际和有效,我们更应该关注太阳东升西落,或者哪天灭亡,而不是关心太阳上面会不会长花,这种毫无意义的话题?所以,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规则、数据的世界中。但是世界上总会有一些数据无法完全展现的东西,比如感情、疼痛、伤心,疼痛现在有疼痛值的鉴别,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数据告诉一个人,他是无法感受得到的,这些感情生活,不可量化,也看不到。这里就涉及感性问题。所以,感性更多在于个性上面、情感上面。总的来说,理性是主流,是一个共体的好东西,感性趋向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不管在哪个领域,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理性的思维训练,但是感性确实是现在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个情感,感性让会让我们学会尊重,善良,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感性的体验对于学生成长中更加重要:比如一次集体活动会让他们觉得集体力量的强大,更加有集体荣誉感,这是学习中体验不到的;一次向贫困地区的捐助,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有助于他们正确观念的形成,有助于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发挥更好的社会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