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思维,感性,理性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要知道,一个人在没有任何经验、经历或者类似的经验经历的情况下,所谓理性的思维训练,很难让他形成深刻认识,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替代感性体验。所以,一般理性的思维训练,我认为在一定经历的前提下,也只是加深或唤醒人们的感性认知与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感性变化不确定且多样性,理性那东西只要确定条件就能锁定结果。好比年龄身上包括样子差不多的人穿同样的衣服有人喜欢也好看,有人就觉得不舒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毛泽东 《实践论》:“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感性是思维的源泉,理性是对感性的规范整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说,理性求实,感性求是。理性的人看待问题往往注重对错明确,感性的人看问题更在乎多数人感受,有时候同一个问题即使是正确的,作为感性的人更在乎自己感受来判断。比如选秀比赛明明参赛者表演的不好,但是把悲苦的人生夹杂其中,博得人们同情,理性的裁判往往更能根据参赛者艺术水准高低选择去或留,感性的裁判会更容易夹杂个人情感和观众受感染程度选择去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看待问题要全面。
感性思维指的是盲目的崇拜与缺乏理论系统性的思维方法。
感性思维:知识体系中的感性思维建立无非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所谓混沌感性是指认识建立在感觉基础上,以意识片段为形式的世界描述,此时的认识描述只是断裂受限的有限认知,并且是多意识的分离结论.对世界的认识处在无法定义和理解的认识搜集阶段。
第二阶段
之后进入理性的逻辑整理阶段.所谓逻辑整理无非是对所定义的意识片段进行主要联系定义,并以此作为认识参照,之后再对所确立的主要联系定义进行认识抽象,以确定作为独立存在而互不相悖的认识结论,并且这一结论形式是非现实对应的映证认识结论.由一个主体下分为认识分支,而认识分支又需再对应,以这样一种方式作为阐述的结构.但首要问题是作为认识的主体其伸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阐述能力,或是说阐述者的认识水平直接受限于定义主体的认识表达.
第三阶段
最后是感性思维的建立,所谓感性思维也就是分支认识的协同认知、定义和理解事物存在。也就是在此,如果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固定的层次认识,认识水平只限于主体描述之下,如果是制衡认识,认识行为就进入到无主体的无限认识连接。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理性思维属于代理思维。它是以微观物质思维代理宏观物质思维的。理性思维的产生,为物质主体时代的到来,为主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为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理性思维是利用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观物质主动与宏观物质加强同一,尔后是宏观物质“主动”与微观物质加强同一。前者是微观对宏观的认识,后者是微观目的性的实现。只有微观物质对宏观物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微观物质利用宏观物质发展的必然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
理性思维例子:买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么样,没有香甜感,于是我去查找原因,发现只有少数的橘子如我买的这样,但是并不能这样来将橘子的品质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