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思维,感性,理性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的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为什么说在很多领域,文科思维有些地方强于理科思维?感性思维认识问题有时更宏观、更直接、更本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性感觉太阳围着大地转,理性透过感觉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说白了,理性不被感觉所迷惑而发现“本质”,可同时理性又在感性的范围内活动,感性是理性存在的地基。[祈祷][呲牙][呲牙][大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从概念上分析一下,什么叫理性认识,什么叫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运用演绎、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获得抽象的总体的认识方法;感性认识是指运用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感官体验的方法,获得对事物具体的,表面的认知。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或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我们说在学校教育中,理性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体验。首要的原因是理性思维和感性体验有本质的区别。大家都知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感性体验的过程;通过苹果落地的感性认知,运用抽象的理性思维方法,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理性思维的过程。正是由于两者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两者相互不可取代。
其次我们还要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又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承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直观的,形象的思维理解;老师通过对概念,定义等抽象知识的讲解,借助直观的实验,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反过来,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教学的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使学生不断通过感性体验,获取直观形象认识,进而通过理性思维达到对事物抽象夲质认识的过程。
至于感性体验对学生的意义,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1,直观,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教育有严格的理论体系,从知识角度来说,这个庞大的体系更注重知识上的完整和理性;但是从受教育的群体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体系构建,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丰富感性体验即活学活用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把控。理性思维训练代替不了感性体验,感性体验也代替不了理性训练!就如同实践代替不了理论,理论也代替不了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性思维其实很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千人千面的,无法雷同。就好比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校所能作的只能是引导灌输一些正面的价值观,不可能像解方程式或几何题那样按照规定的步骤程序去要求学生形成统一的思维模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实践应该理解为感性认知吧!真理就是理性认识,就是我们平时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吧!因此在教学上既要学生重视理论学习,更要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去发现,去认知,去掌握,去创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教育阶段,尤其中小学生认知时期,感性体验应先于理性思维训练。人类天然的喜欢用感性思维思考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人类是如此容易做出愚蠢决定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能登上月球?还能创造那么多奇迹呢?
答案有两点。
就像开始提到的三只猴子一样,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形成的直觉思维在当时那个情境下本身是对的,是高效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5000年前的部落里,如果你在丛林里看到一个大个的,有斑纹的物体,你根本不用思考这个物体是不是老虎,你需要做的是赶紧逃命。
这个时候,直觉思维能帮我们做出快速的、高效的行为。所以直觉思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们的社会发生了高速的变迁,特别是在近100年间,传统家族的解体,自给自足模式的破产,通讯和交通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在过去几千年里继承和传承的直觉思维,已经不在适用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