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小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认为这说法正确吗?
孩子,三岁,七岁为什么说小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认为这说法正确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看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
七岁之前,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这个社会还是一片懵懂,如果我们教给他善良、勇敢、真诚、懂礼貌。
在以后的人生中,他就会用这种态度来看待世界。
如果我们教导他的全是负面的东西,他看待社会也是负面的,在未来的成长中,他便会用这种负面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对待这个社会。
0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道理但并不绝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一定程度说明孩子的幼年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于孩子,从小就要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但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伤仲永的事件在现在社会也屡见不鲜。
同时也有一些人,小时候表现平常,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缺点、弥补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很好的成功。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说3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期,性格在3岁之前基本定型,7岁个性开始形成,以后变化不大;但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太绝对,我不赞成。
1.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进入社会环境以后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他。所以说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进而影响到这个人的行为,最终决定这个人一生的成就和走向。
2.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借别人家得灯学习,家长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习匡衡这种刻苦得精神,但是在匡衡长大后,却做了不可挽留的错事,利用自己的官职,非法扩大土地,后来被贬,从一个非常励志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得人。
3. 还有方仲永,自幼就是一个天才少年,后来浮夸的社会环境让自己也浮躁起来,不务正业,最终天才陨落。
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太绝对,我不赞成。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话给个收藏,给赞,加关注啊,这是对我们文人最大的肯定了,谢谢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古到今,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注重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源于三岁的孩子心理特征和人物性格逐渐趋近于青少年,而七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人物性格趋近于成年人,所以一个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但在我看来,不能以偏概全,这不是绝对的,就像穷了一辈子的人家的孩子突然有钱了,真的就会变坏吗?不一定的,所以说世上没有十足的坏人和永远得好人。
这就说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不是一个准则。家长得教育也有失误疏忽得时候,孩子做错事也不是十恶不赦的,但是有的家长还是很敏感,认为小孩小时候不听话,长大了一定就不行,导致孩子非常害怕犯错,使孩子一成不变,中规中矩,有时候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创造性。孩子有时候犯的错不像大人想像的那样,所以在孩子犯错之后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得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打个比方,就像匡衡一样,小时候凿壁偷光,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借别人家得灯学习,家长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习匡衡这种刻苦得精神,但是在匡衡长大后,却做了不可挽留的错事,利用自己的官职,非法扩大土地,后来被贬,从一个非常励志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得人。
所以可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可靠,不能以偏概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说3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期,性格在3岁之前基本定型,7岁个性开始形成,以后变化不大;但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太绝对,我不赞成。
1.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进入社会环境以后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他。所以说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进而影响到这个人的行为,最终决定这个人一生的成就和走向。
2.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借别人家得灯学习,家长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习匡衡这种刻苦得精神,但是在匡衡长大后,却做了不可挽留的错事,利用自己的官职,非法扩大土地,后来被贬,从一个非常励志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得人。
3. 还有方仲永,自幼就是一个天才少年,后来浮夸的社会环境让自己也浮躁起来,不务正业,最终天才陨落。
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太绝对,我不赞成。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话给个收藏,给赞,加关注啊,这是对我们文人最大的肯定了,谢谢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验之谈而已,事实上人的一生有很多可能性,有些东西确实是基因强大导致的,但经历不同的事,会改变我们不同的认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