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藩镇,唐朝,王朝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649-655)是指唐高宗李治治理之下的一段治世,是李唐王朝的第二个治世。唐高宗即为之初,由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君臣都牢记太宗的易迅网,继续执行太宗时期制定的各项制度,成就了第二个治世。唐高宗在位时期先后灭西突厥(657)百济(660)、高句丽(668),拓展了唐朝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是唐朝版图最大时期。唐高宗永徽年间,唐朝边陲安定,户口增加,天下大治,颇有贞观遗风,因高宗在位的第一个年号为永徽,史称“永徽之治”。
(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713-741)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它是唐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又称开元之治。开元年初,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用以表决心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在生活上厉行节俭。同时唐玄宗还是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任贤用能,颇有作为,如任用名臣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使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得到大治,进入唐朝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2、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755-907)是指安史之乱到唐王朝灭亡这一时期。
(1)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玄宗时期少数民族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唐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唐王朝丧失大量人口,国力锐减,从此以后唐朝开始出现不受中央控制的藩镇割据局面。因为发起反唐的将领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2)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878-884)是指唐末由黄巢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旨在推翻唐朝建立新朝,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史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唐朝近半壁江山,破坏了江南经济,致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唐朝国力大衰;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支援,缺乏经济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该政权很难持久,不能取得胜利。黄巢之乱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国,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二、败世:藩镇
1、藩镇割据:李唐灭亡之根源
藩镇割据(755—907)是指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将领拥兵自重,在财政、军事、人事等方面不受唐中央节制的局面,一共持续了152年。
(1)形成之因
唐玄宗时期,由于均田制的瓦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府兵制也没存在的基础随之瓦解。为了解决兵源募兵制应运而生,募兵制的产生是藩镇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为了防止周边各民族的进犯,玄宗大量扩充防戍军镇实力;玄宗设置节度使,赋予军事将领军事、财政、人事权力,天宝年间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节度使扩展到内地,以扼守军事要地。随着黄巢之乱的爆发,唐中央为了抵御农民叛军在江南地区也设置军镇节度使,至此在黄巢之乱后军镇节度使扩充到全国。
(2)混乱之源
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藩镇并非全都是割据势力,如在今陕西省、四川省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镇绝大多数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节出于朝命。但是在今河北三镇则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属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唐朝中央本意是希望通过藩镇来平定叛乱,不料藩镇成为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2、藩镇:维系李唐152年
晚唐时期的大部分时期内,除河朔等个别藩镇外,绝大多数的藩镇都“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在一定程度上受朝廷节制,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势力。在黄巢之乱后才真正出现了大量的割据势力藩镇。从此意义来看,不是安史之乱导致了李唐王朝的灭亡,而是黄巢之乱才是导致李唐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从安史之乱的平定到黄巢之乱出现前来看,藩镇在维系李唐王朝的统一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正如尹源指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 夫弱唐者,诸侯也。 唐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王谠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其初跋扈陆梁者, 必得藩镇而后可以戡定其祸乱,而其后戡定祸乱者,亦足以称祸而致乱。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李纲指出藩镇在对外作战、对内平乱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皆赖方镇相与掎角以定其乱,则方镇之兵不得谓无功于唐\"。都说明了藩镇在维系李唐王朝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没有藩镇,安史之乱没有那么快平定下来;没有藩镇之间的角力,李唐王朝不一定能继续存在152年。也许没有黄巢之乱,李唐王朝还依然能够存在下去。
四、小结
在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后,到公元878唐末黄巢之乱爆发前的115年的时间里,藩镇的形式是比较稳定的。除个别如河朔藩镇外,觉大多数藩镇在军事、财政、人事上都受到唐中央政府的节制。特别是在唐宪宗统治时期,藩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藩镇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对李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维护作用。对外藩镇能练精兵军事战斗力强,维护了唐朝边境的稳定;对内藩镇与藩镇之间的角力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有利于唐中央政府加强对藩镇的控制,维护了内部的稳定,如不是黄巢之乱使藩镇恶性发展,李唐天下也不会亡于“藩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762年唐代宗开始,到907年哀帝李柷被逼禅位,这145年中,除了宣宗李忱当政的10多年比较好之外,大多数皇帝当政时基本上都处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农民起义或外敌侵扰等内忧外患之中。
很多人会问,这样的政权为什么能延续一百四十多年?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几代人积蓄赶来的强大动力!从高祖李渊打下唐朝的基础,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武则天的厉精图治,直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大唐的实力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内部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外交成功,边疆安定,周围各国视唐朝为天国,每年进贡、朝拜的附属国很多,且基本上都能和睦相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