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藩镇,唐朝,王朝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促使神策军走向兴盛的,是源于许多文臣武将的叛变的奉天之难,而平定此次叛乱的主力就是神策军。
在叛乱平定后,德宗基于身边宦官的忠诚,德宗就将自己最信赖的宦官任神策军统帅。自此宦官对神策军的掌控成为了一种制度被确立下来,即一个宦官倒下后,会有其他宦官重新领导神策军。可以说,神策军与宦官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荣辱与共、兴衰相倚,使它走向了兴盛,但同时也促使它走向了灭亡。
三、总结
尽管最后神策军逐步走向衰落,并最终被正式废除,曾经不可一世的神策军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无论如何,神策军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延续起着积极的作用。
神策军在抵御吐蕃和平定叛乱方面更是立下诸多功劳。可以说,自神策军镇守关中以来,关中出现了近百年的和平,这在中晚唐是很难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弱唐者,藩镇也,唐既弱而不亡者,藩镇也。
藩镇割据的确给唐王朝中央集权以及税收等造成了巨大影响,盛唐景象不复。但是唐王朝苟延残喘百年野与割据有关。各个藩镇并不是铁板一块,互相之间也有些利益纷争,如果一个镇直言自己要取代唐中央,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多个敌人攻击。所以说,唐藩镇割据,尤其以河朔三镇为主,均是叛镇,到这些叛镇依然在表面上承认唐王朝,不成取代之势,唐得以苟存近百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在这里,我先引用一下《宋史 尹源传》中的这句话。安史之乱正是因为诸侯(藩镇)让唐朝从原本的盛世局面急速走向了衰落,从此进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藩镇让唐朝得以延续150多年的时间。
安史之乱
唐朝之初,先后经过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几任皇帝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家走向强盛,突厥、辽东、吐谷浑等地皆被收入囊中,最终奠定了它广阔的疆域。然而在新扩张的土地中,少数民族占大多数,时不时就会发生小规模的叛乱。为了巩固统治,唐玄宗在边境设立十个节度使,而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统兵十八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合谋反唐,在范阳起兵,仅仅十几天就占领了整个河北。当消息传到长安时,唐玄宗并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直到藩镇军队向西进攻长安才如梦初醒。可是这个时候再反击为时已晚,安禄山早就已经自称大燕皇帝,长安城岌岌可危。
唐玄宗带领后宫家眷出逃,入蜀之后太子李亨同陈玄礼发动兵变,逼迫唐玄宗退位,李亨登基为唐肃宗。
一直到上元二年,历经7年的安史之乱被平定,虽然重新回归太平,但皇权却迅速弱化,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了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
为什么唐朝还能延续百年呢?
虽然皇权弱化,但对藩镇还有一定的控制力。
唐朝末期,虽然藩镇有很大的自治力,势力范围内的经济、军事都由自己把持,但唯独政治方面还是收到朝廷的制约。
从唐中期设立开始,藩镇节度使都是由朝廷亲自任免的,“人事权”在皇帝手中,虽然现在皇权大不如前,但它的影响根深蒂固,只能通过时间慢慢弱化,而150年正是皇权对藩镇的控制弱化的时间,所以在唐昭宣帝天佑四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才废唐称帝。
藩镇之间相互掣肘。
从刚开始的十个节度使,到之后的四十六个藩镇,数量翻了将近五倍,他们之间都由各自的利益关系,注定不是铁板一块。所以在藩镇实力相当的时期谁都不可能率先推翻老东家(唐朝)的统治,维持唐朝就是维系自己的利益。
安史之乱后,出了几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也是唐朝能够延续的原因。
唐武宗:征讨泽潞镇节度使,内征藩镇、外御回鹘,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唐朝的税收也显著提高,被成为“会昌中兴”。唐宣宗:他在位的时期,使晚唐的军事力量重新回到小高峰,吐蕃、安南、塞北都是这时被重新收复的。可惜他患了古代帝王的通病——追求长生,最终因为汞中毒身亡,因为他的功绩,后世将他看作比拟李世民的皇帝,称之为“小太宗”。
也正是因为唐朝后期这几位皇帝的中兴之治,让唐朝得以延存,不过早已破败的船仅靠几张纸糊是难以维持的,最终巨唐还是倒下了,中原大地重新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豫东妹子,感谢邀请,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自公园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内有藩镇不听号令、频频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屡犯边境。可谓是战火纷飞,实打实的内外忧患。至此,唐朝从盛唐走向了中晚唐,从开元盛世变为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中晚唐时期,泾原发生兵变、吐蕃侵袭、洛阳、长安相继被叛军攻陷,唐中央禁军羽林、龙武军全军覆没,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大唐之所以能坚守百年,直到公元907年才走向灭亡,除了一大批守卫京师、抵御外寇、忠君的功臣名将外,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唐朝的禁军神策军,关于神策军,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曾评价说:
“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