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藩镇,唐朝,王朝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延续百年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以说,由于神策军的存在,关中才得以和平,唐朝才得以坚挺百年。
一、关于神策军的产生:
《新唐书.兵志》有载:
“初,哥舒翰破吐蕃临洮西之磨环川,即其地置神策军,以成如璆为军使。及安禄山反,如璆以伯玉将兵千人赴难伯玉,与朝恩皆屯于陕。时边土陷蹙神策故地沦没,即诏伯玉所部,兵号神策军,以伯玉为节度使,与陕州节度使郭英乂皆镇陕。其后伯玉罢。以英乂兼神策军节度,英乂入为仆射军,遂统于观军容使。代总即位,以射生军入禁中清难,皆赐名寳应功臣,故射生军又号寳应军。广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陕,朝恩举在陕兵与神策军迎扈,悉号'神策军'。天子幸其营。”及京师平,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也。永泰元年,吐蕃复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寝盛,分为左、右厢,势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
由上可见,神策军本是哥舒翰在公元754年创建的一支抵御吐蕃的边防军,编制在2000人左右,可以说起初只是一只普通的戍边军队。
直到安史之乱后,神策军被征调、赴难中原,勤王讨叛,屡败叛军于陕州。
之后,卫伯玉、郭英乂先后被征调入超,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统帅。从此以后,神策军在鱼朝恩这位权宦的率领下,迅速成为唐朝皇帝的嫡系禁军。
公元763年,吐蕃攻占长安,代宗出奔陕州,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护驾有功。待吐蕃退去后,神策军护送代宗返回长安。自此,神策军正式成为中央禁军。
二、关于神策军的战斗力
神策军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它不仅能征善战,而且纪律严明。所以战斗力是其他禁军所无法相比的,可以说神策军是关中地区最值得皇帝信赖、也是最能打的一支军队。因此在代宗及以后的皇帝中很受重视。
随着邢君牙、尚可孤、郝廷玉等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的加入,使得神策军实力大大提升。而代宗又将兴平、武动等地划入神策军名下,这使得神策军有了物资和财赋来源。
在德宗时期,神策军作为京师禁军,多次出征,可以说是朝廷打压藩镇最直接的力量。
而促使神策军走向兴盛的,是源于许多文臣武将的叛变的奉天之难,而平定此次叛乱的主力就是神策军。
在叛乱平定后,德宗基于身边宦官的忠诚,德宗就将自己最信赖的宦官任神策军统帅。自此宦官对神策军的掌控成为了一种制度被确立下来,即一个宦官倒下后,会有其他宦官重新领导神策军。可以说,神策军与宦官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荣辱与共、兴衰相倚,使它走向了兴盛,但同时也促使它走向了灭亡。
三、总结
尽管最后神策军逐步走向衰落,并最终被正式废除,曾经不可一世的神策军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无论如何,神策军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延续起着积极的作用。
神策军在抵御吐蕃和平定叛乱方面更是立下诸多功劳。可以说,自神策军镇守关中以来,关中出现了近百年的和平,这在中晚唐是很难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史之乱进行了七年之久,对唐王朝实是一大重创。
不过,安史之乱的平定,还要归功于赤胆忠心的大将郭子仪。如果说,郭子仪是力挽狂澜的人物。
然而,动乱虽然平定了,但后遗症非常明显,就是北方几个雄镇的势力做大了,成了藩镇割据这种尾大不掉的局势。
唐德宗是第一个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的皇帝,但他有力无心,反而一度被叛军逼出长安,皇帝的威严受到极大挑战。同时,在他在位期间,宦官的势力进一步攀升,成为更加严重的政治问题,可谓是中央政府的跗骨之蛆。
德宗死后,他的儿子顺宗上台,推行了有名的一次变法---永贞革新。但是,革新很快在宦官和藩镇以及太子的联合压制下失败了。
宦官们很高兴,以为挤掉了王叔文等人就太平了,殊不知新皇帝唐宪宗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在位期间,一举灭掉了割据淮西的节度使吴元济,使得中央政府的威严一度攀升。
但是,好景不长,宪宗迷信道教方术,吃丹药吃坏了身子,脾气变得很暴躁,令宦官们惶惶不安,就被宦官用毒药暗害了。唐宪宗成了唐朝第一个被宦官暗杀的皇帝。
宪宗死后,在宦官的扶持下,穆宗、敬宗相继登位,但都无所作为,敬宗更是玩乐无度,宦官们受不了,就把他也暗害了。
敬宗死后,文宗登位,他有心消灭宦官势力,但不幸发生了甘露事变,宦官在事变中为报复杀了一大堆朝臣,势力几乎达到了顶点,朝臣的威严反而要靠一些藩镇撑腰。
文宗死后,武宗上台,执行抑佛政策,收回了大批寺田,中央财政有所改善。
武宗之后,又是另外个也是最后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上台了,他就是宣宗。宣宗虽然靠宦官势力上台,但是一朝坐上皇位,特他就不在韬光养晦,很有尺度地抑制宦官势力,并跟吐蕃打了一场胜仗,形势终于有所缓和。
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宣宗死后,唐朝正式走向了灭亡之路。
继任的懿宗毫无作为,而下任的僖宗更是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直接把唐朝的根底掏空了。
唐朝的灭亡,成了时间问题。
最后,末代君主哀弟被朱温所害,唐朝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盛世:李唐
唐朝从公元618年唐高祖皇帝李渊称帝,到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历21帝,共计289年。从安史之乱划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唐时期和晚唐时期。早唐时期是唐王朝治世频出阶段,此阶段的治世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晚唐时期是从安史之乱到朱温篡唐。
1、早唐时期
(1)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627-649)是李唐王朝初期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唐朝建国之初,人才辈出,适逢明君,一个李唐王朝初年盛世呈现在世人面前。真可谓是“贤才遇明主,明君得能臣”。贞观名臣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马周、尉迟恭、长孙无忌、张士贵等。太宗皇帝本人文武全才,上马能经略天下,下马能治理国家。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因当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