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道与德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经,万物,老子你认为道与德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荀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便是对“德”的最早注解。
后人把道和德联合起来,做一词“道德”。是说人们心性和心念的规律,就是要符合天下万物初始的状态,这个状态,便是要遵循人们的内心,弃恶向善,弃黑向明,弃邪恶而追求正义,弃谬论而寻求真理。
二千年前的老子阐释了“道”,孔孟和他们的学生倡导“德”并身体力行“仁义”,这道德二字便流传下来,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孔孟儒家思想“仁义道德”,这种思想,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24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源自“道德”,从人们质朴的原始思想中寻求真理,寻求对社会的,自然的,人类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这便是新世纪“道德”的新的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就是规矩,用来约束人的行为。德就是素质,反应人遵守道的程度。比如说古代有妇女守寡,这个妇女就叫德妇。守寡在古代是一种妇道,她遵守了这个道,就叫有德,所以称为德妇。所谓遵守道德,就是要遵守道,遵守道就叫有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的定义是: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说明道在德中运动,德则承载道的变化。道德相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和德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准则和行为规范。道和德既可合称,又可分述;既有同义,还有区别。区别是什么?我的理解是:
一、道是选路,德是做人。从字面上看,道是首选之路,德是一心做人。道是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的情形,字形本意更像是“置人于路”之指事,而非所行之路之象形。正可谓大道万千,物竞天择,各得其所,为正能行。德引申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而得德。所以说选路是根,做人是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道是修为,德是养育。道是理念,道是境界,道是遵循,道是自然,道是万物。正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此人要常思之,常想之,常感之,常悟之,常衡之,常省之。这样就能够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这就是道的修为。德是慈善,德是仁爱,德是忠义,德是礼和,德是睿智,德是诚信。《道德经》又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如人们常用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行德广、俭以养德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箴言善语,不就是先哲们的高德之养和泽育后人吗?
三、道是大理,德是大仁。《庄子·缮性》:“道,理也。……道无不理”。《管子·君臣上》:“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道之大理无所不能,像天地一样承载万物;道之大理又无处不在,如同空气雨露似的滋养万物。殊途同归是为道理。“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宥物于无者,道也;仁物之性者,德也”。人们常说的感恩戴德、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就是大仁是为德。就连人们起名字用常德、慧德、怀仁、炳仁等,无不是在用其及罢了。
四、道是本源,德是应用。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前面讲道,后面讲德。道是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天性,并能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实展、是道的体现,是道的繁衍,是道的延伸。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形象一点儿地讲,道如是母亲,德则为儿子,母子喻于道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老子所著《道德经》: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²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注释一: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确不是永恒的名。
个人感悟:大道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若有情天亦老,道是不可违的自然法则,由无数自然密码组合的规律汇聚,就如宇宙如何空寂也不影响宇宙的存在,人类所破解的自然密码解释并命名的不过是其中的尘埃,随时有可能被重新注释。
注释二: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并非是唯一不变的道路。真的名声是可以去求得的,但并非一般人所追求的名声。
个人感悟:道如同在地球的南极按若干个方位直线向北极出发,都可以在北极相遇,一个职业就是一个江湖一个道。对于受你恩惠的便是德,未受你恩惠的便不是德,就像有人诚心拜佛便有人挟佛敛财,诚心拜佛的人因佛而豢养了贪得无厌的挟佛敛财者,因为他们不需要如同诚心拜佛的人那样守清规戒律。如此说来还需由雷霆手段去维护诚心拜佛者的权益,这当可称为德亦由佛而起。
上一篇: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