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源头是什么?
道德,中华文化,源头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源头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源头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源头可以追寻到中华文字造字的理念。中这个字就来源于性交的象形会意。性交就是下种,下种必定有种子。是种子必定有中心。种子的中心是仁,有仁的种子是好种子,没有仁的种子是坏种子。中是种的根源,为区别中心与种子,所以中字加禾为种。中字或凡以中字为偏旁的字的字义都可以与种的意蕴有关。所以中所表达的中心是有内涵的,这个内涵就是仁。仁爱是美好的基础。河南人说中就有表达好的意思。要拥有美好就必须仁爱。就必须坚守忠贞于自己的仁爱,担当起仁爱的职责。忠贞让人深信,担当让人敬仰,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源头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做人要有种,要仁爱、忠贞、担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文化道德源头的教育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这里说的中华文化的道德源头,应该不是现代汉语的“道德”的意思吧,而是基于中华文化的“道”与“德”。
按照《道德经》里的一段论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这个论述明确告诉我们,道与德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人类认识天道,自然的全部智慧。
因此,中华文化的道与德,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而现代汉语的“道德”教育,则倾向于个人修养,是带着明确的立场,思想意识问题。
那么,道德的源头,定义又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不遵循天道,人类的生存就会迅速遇到不可调和的灾难,“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遵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源头当然是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些都是《易经》文化中对道德教育的启蒙与规范。
尊天道、明人道。
这是《易经》文化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髓和真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似乎问的不那么清楚。
中华文化的道德,不是现代汉语的“道德”的意思,不知道提问者是基于现代汉语的“道德”概念提问还是基于中华文化的“道”与“德”提问。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不离清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
按照《道德经》里的一段论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这个论述明确告诉我们,道与德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人类认识天道,自然的全部智慧。
因此,华夏文化的道、德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而现代汉语的“道德”教育,更倾向于个人修养,是带着明确立场的思想意识问题。
那么,道德的源头,怎么定义呢?
不遵循天道,人类的生存就会迅速遇到不可调和的灾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是人,我是人,他是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文化传统道德教育的源头是阴阳之道,也就是《易经》阐述的自然规律。道就是阴阳,依道而行谓之德。道德符合天理人心,具有生长的力量,积极向上的力量,就是美好的。不是我们现代认为的与人为善或者好人好事。
老子著《道德经》没有一点人心的痕迹,无为而无不为。全部用自然规律来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象。人一旦动心,道就远离了我们,德就失行了。我们有所追求,认为是美好的道德,就失去了道德的意义,道德本然,是自然的变化。不过通过学习和修炼可以认识道德,并且为我们所用,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思考,需要生活经历。在错误中成长,在拷问中明理。
对道的详细解释,就是《易经》中的八卦,对德的详解就是384爻,依照卦象爻辞,来做事就是道德。道德既然是自然规律,就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只要认识到自然规律,心平气和的做事情就是道德。
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人心的复杂,道德反而做为一种语言武器。对违反自己利益的就称为不道德的。对强权要求道德,因为强权不需要道德;对弱小的要求道德,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如今的道德已经是个异化的名词了。面对今天的社会,人就是道,人心就是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德。不断膨胀的人性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道德的内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