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事业单位的面试,各位有什么建议吗?
考生,自己的,考官对于事业单位的面试,各位有什么建议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公解读】
在上述情境处理类问题中,设置的场景多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且情况突发,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紧迫性,为了有效解决题目中的危急状况,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与群众能够有效沟通的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因此,考生在作答情境处理类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中涉及的问题主体,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是属于工作危机还是公共危机,如果属于工作危机,要进一步分析属于工作危机处理的哪一具体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题型的答题思路和题目情境,给出有针对性的答案。
5、材料题
通过观察近三年的面试题,中公事业单位发现,材料题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多。从各系统的考查情况来看,大材料题和微材料题是材料题的主要呈现形式,其中大材料题往往采用“一拖X”的形式,通过设置3~5道题目,测评考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而微材料题往往通过设置一定的工作场景、对话片段等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等综合能力。
查看例题:
背景材料:(节选)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要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绿灯行,红灯也行”。记者在采访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时获悉这部分行人的闯红灯时的想法:“行人过马路,车辆就应该要避让。”“别人也这样过马路,就你一个人傻呆呆地站在那里,难道不觉得自己很‘另类’吗?”,同时也有人反映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国人将“人多力量大”和“法不责众”的道理演绎到了。摄像头与雷达测速对行人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有些人公然在马路中间聊天。这些现象在中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路口凑够一拨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被人们视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顽疾。近期,杭州、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集中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从5月6日开始,北京对带头闯红灯的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有报道称,北京新规的一个特点是处罚“带头人”,这个办法显然抓住了“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只罚带头者,在吓阻了行人违法闯红灯的同时,限度地减少了罚款范围,降低了罚款总额,减少执法矛盾。深圳在去年12月份就实施了“绿马甲”的整治行动,专门查处行人闯红灯。行人闯红灯一律处20元罚款,或穿上“绿马甲”做个临时协管员、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今年3月份开始,杭州对“中国式过马路”实施“零容忍”并开展整治交通违法的“风暴行动”。浙江的温州、金华、宁波等地也对闯红灯者实行5元至20元的罚款。
大多数民众对于开罚“闯红灯”的举措表示支持。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行人表示,“中国式过马路”也是出于无奈,这不仅仅是行人自身的问题,很多地方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行人的绿灯时间太短,而等待红灯时间却很长,都是闯灯的原因。最引发网友热议的是一位居住在南京的大妈,她在鼓楼区新模范马路乱闯红灯时被交警拦下,交警教育她说:“旁边就是路口,多绕几百米不就到了吗?”面对交警的教育,大妈当场“反击”:“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每天都绕几百米,那人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就荒废了!”
问题:
1.请问你如何看待材料中描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2.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上述现象?
3.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协助协警管理交通,有位大妈非要闯红灯,请问你会怎么办?
【中公解读】
大材料题的形式变化不大,但是需要考生有比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而微材料题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会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和应变能力,考查内容虽然传统,但是材料呈现方式富有新意,使人眼前一亮。
6、反驳题
反驳题是2018年出现的新题型,从出题形式来看,大多数反驳题会先给考生提供若干观点和相关论据,再要求考生对这些观点进行反驳,从目前已出的题目来看,多为三个互相关联的观点。从能力考查角度来看,反驳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三个观点要求考生一进行反驳,考生的任务量更重,思考时间更紧迫。因此相比传统的题目更能考查出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高低,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模板化的答题思路。
查看例题:
【例题1】
某市推行24小时地铁运营,并给出3个理由,请你反驳这3个理由。
理由①: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晚归的人越来越多,晚回家的人可以有车坐。
理由②:延长地铁运行时间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理由③:晚上坐地铁比坐出租车、网约车安全。
【例题2】
针对学者明星化的好处,有三条支持意见:
①有利于提高文化的大众接受程度,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②有利于公众对学术进行深刻研究;
③有利于学者人的进步,并能提高学者的收入。
请你针对以上三条逐一反驳。
【中公解析】
反驳题之所以能够得到出题人的青睐,源于其在考查考生能力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反驳题在2018年考试中的出现,反映了出题人的新思路,它极有可能成为日后面试的“常客”。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必要重视反驳题这一新题型,及时复习,做好万全准备。
7、言语表达类问题
言语表达类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近几年的面试中出现频率不断提升,很多部门的面试中都采用了此类题型,并具有一定的部门特色,如一些单位的面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道演讲题,还有一些部门会偏重在面试中设置情景模拟对话题。
查看例题:
【例题1】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人认为,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有人认为国家间有意识文化形态等各种差异,无法达成共识。请据此自拟题目进行演讲。
【例题2】
领导安排你和老王一起负责各项数据的整理,老王答应你在今天完成,但是都快到下班的时间了,老王还没有把数据交给你。这时候领导来了,向你问起这项工作,你说还没有整理好,故领导批评了你。你怎么跟领导怎么解释?请现场模拟一下。
【例题3】
微博上有网友说本市敬老院里有老人生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最终导致了残疾。但实际情况是该老人有糖尿病及多项并发症,而且院方之前也将其送至医院接受过多次救治。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本次事件,单位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假如领导让你来做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你该如何发言?请现场模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