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啥汉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却感到幸福?
无为而治,汉文帝,国家为啥汉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却感到幸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帝一身节俭,皇后衣服破了补一补,宫殿坏了修一修。亲自下地扶犁,大力倡导农耕。藩王欲反,文帝去信,自责德薄愿让帝位,藩王感文帝大德,终身臣服。百姓饱受楚汉战争之苦,文帝一朝,百姓富足,粮仓皆满,民风纯朴,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开创了文景之治,无为而治并非不闻不问,而是珍惜民力,“不折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文景两代皇帝的韬光养晦 积赞下的家底 也不会有千古一帝汉武大帝的不世之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乱世过后用老庄。老子和庄子的中心思想就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理什么都不干,而是少些拍脑袋打包票的事情,让市场决定经济,修养生息,自我归原。这是当时农业经济为主题情况下的最好选择。大的战争过后,老百姓希望能有安稳的活着,这就是人们最大的希望。活着要有人,人口需要时间恢复,只有人口多了才可能开垦出更多的土地进而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是一个圈,任何劳民伤财的决策都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隋炀帝、崇祯皇帝、秦二世、王莽,哪个不是大有作为?结果折腾到亡国了!秦始皇、汉武帝、梁武帝、宋太宗,哪个不是雄才大略?结果折腾到国贫民疲、四海荒芜!老子说: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贤人说:圣人出,天下乱!孙武子说:先为不可胜,以待人之可胜。一将功成万骨枯,王霸之业万民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才是老百姓过幸福日子的时代,所以千古流传!人家的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是谨守政府本分、克制个人欲望,不乱作为!一切的乱作为,都是个人功名欲望驱动下强求所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个问题的描述,不太准确。
1、汉文帝是以柔治天下,并非无为而治。
2、西汉社会安定,国家经济进步,人民并不一定幸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个问题,应改为:汉文帝的以柔治天下,让西汉社会逐步安定,国家经济繁荣,进入了治世。至于老百姓的生活,同样是辛苦,只不过比流亡好了一些。
不可否认,汉文帝是一位贤者。他用仁德来治天下,用守法无为来统治万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他的无为,并非政府的不作为,也不是官吏们的尸位素餐,“无为”的前提依赖是“守法”,再配以仁德爱民。
他本身勤俭节约,爱民如子,是少有的明君;他废除了连坐、肉刑等;他创立入粟拜爵,改善农民的处境,提倡安民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在民生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
文景之治,提到国库的粮食多到无处存放,钱多到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放烂了,散钱多到不计其数。但这是国库,并不是老百姓家里。
至于人民生活,可以说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幸福倒是未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统治阶级与老百姓立场不同,市场与社会可以自行调节,统治阶级目的是如何让群众更好服从服务,所以很多强制政策反而对老百姓不利。两个对立阶级,管理方就是统治寄生方,无论寄生方出台任何政策都是有利于如何寄生的。所以没有外敌或灾害情况下无为而治为大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不是不做事,是指做事反复斟酌,不扰民,不制造新问题为前提去做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