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啥汉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却感到幸福?
无为而治,汉文帝,国家为啥汉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却感到幸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连年的战乱已经让百姓疲于奔命,流离失所。汉文帝休养生息的政策,正好符合那时候的国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文帝刘恒休养生息与民同乐非常明智,经过多年战乱,到文帝时国家经济已经崩溃民不聊生,此举措也是无奈之举,经过文景两代的不懈努力国力大增给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青史留美名之文景之治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武帝时专事征战,百姓思安,外患已除,无为而治正逢其时。犹如四九年解放后天下大治一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文帝无为而治是相对秦严刑峻法暴政而言。刘恒当政时废除前秦荷政,减轻赋税。甚至取消肉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改革的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脱离了这个东西,所有的改革都被称为不合格的改革!
当然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手段有很多,比如说增加规划,增加国家的宏观调控,然后帮助整个国家更好的分配资源,调动全国人民的发展积极性,这样的话也是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是唯一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以及发展不同的手段,这这是作为一个国家当政者必须要。要做到的事情,所谓的看形式。
也就是说你如果拿了一套公式死搬硬套套路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里面,你这个国家完蛋了,除非你撞狗屎运了,正好这个国家跟你这套方法所实行的相匹配,然后你的方法成功了,不然在其他情况之下你这套方法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在秦朝末年,汉朝初年这段期间,秦始皇的手段虽然不能够说得上失败,但也算不上成功!
为什么天下大乱,经过百年的春秋战国,大家终于走向统一,此时的人民老百姓更加向往的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切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吧,并不是30亩地老黄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情景才是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希望去追求的事情,若非战争威胁他们谁愿去死在战场之上。
所以送给秦始皇的一句评语,那就是秦始皇不懂人心。
天下心理战争多年,此时各个地方因为战乱很多地方十室九空,而且空出来大量的肥沃的土地,没有人去耕种,此时要想的并不是如何增加国家规划,如何收拢农民手中的资源,而是更多的解放并且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
这个东西对于从战国时期从战火之中走出来的诸侯国来讲,这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人民老百姓都回家种地了,不愿意替这个国家打仗了?我的权利怎么办?(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尚可网)我的位置怎么办?我的国家安全怎么办?不行,这种情况之下我不能让老百姓闲下来,而且为了自己的安全,老百姓也会加入你的军队,这样的情况之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互补,所以老百姓可以源源不断的加入军队。
但是进入和平时期进入大一统的时代,留给天下人的翅翼张空白的,而且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试卷,如何去发展?如何去调动人民老百姓的积极性?如何让整个国家充盈起来,这才是当时大汉王朝开国之后必须要做到的一件事情。
简单来说,并不是说看谁更有能力更加会懂得治国,而是看谁更有胆魄,愿意把权力下放交给这些人民老百姓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发展他们的农业,他们的国家。
这是什么这个东西跟大家讲一个故事都明白,汉武帝时期他想要废除掉到加,毕竟此时要攻打匈奴,要恢复军事上面的能力,所以他想去请求一下发家人的思想法家吗?战国时期血染的思想,但是银给汉武帝的却是一帮书呆子,什么意思什么都不懂不懂得,人民老百姓到底怎样了?国家发展到什么地步了?究竟社会是什么样子?只知道严刑重法,跟战国时期的那套思想大家相比,这些人只会死搬硬套书呆子,汉武帝怎么可能会用他们的谋略?
所以说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件道理,不要死搬硬套,没有万能的公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东西都会显示出自己正确和错误这两个方面,因此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方略进行改进,不要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改,这样的骗人的话,是你懒,你懒得去思考,社会究竟该适合什么样的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而治就意味着阴谋达到了极点,让人感觉到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道家的“无为而治”理论,基本原理就是帝王及儒家在儒教国家中专门做好事,帝王是大好人,儒家是小好人,专门做“阳谋”,而道家的目标一般是做人们都不愿意做的“大坏人”,做“清道夫”,做“防火墙”,做“杀毒软件”,本质上具有“病毒”特性,擅于“以毒攻毒”,内心是善良的,手段是狠辣的,专门做“阴谋”,不求出名,不求享受,只求社会长治久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