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的人,下士,上士《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译文】:
悟性最好的人听了道的理论,就积极努力地去实践;悟性一般的人听了道的理论,有时候相信,有时候不信;悟性很差的人听了道的理论,就会大笑起来。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所以古代经常流传这样的话:明显的“道”看起来好像很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在后退;平坦的“道”看起来好像很崎岖;崇高的“德”看起来好像空虚的样子,最广大的“德”看起来好似不足的样子;刚健的“德”看起来好似怠惰的样子;充实的“德”看起来好像虚无的样子。最洁白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污点的样子;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才能完成;最美妙得音乐,反而听来只有几个简单的音符;最大的形象,反看不见他的形体。真正的“道”是隐微而没有名称的。只有“道”,能够生发万物而且成就万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深度解读:立德行道;给我们启示:背俗趣真, 转凡成圣
(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和直译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直译:
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最纯洁的心灵好似含垢的样子;广大的德好似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样子;质性纯真好似随物变化的样子;最方正的好似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
(二):深度解读:顺天应人行道,善贷且成立德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与悟道差异化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意思是讲, 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是性。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 它叫做智。
人们对于天地变化之道的认识往往是不统一的,由于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对于相同的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会出现不同的认识而产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是在讲人们在悟道过程中受主观认识影响产生对“道”认识差异化
2:“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下士闻道,,”与悟道层次化
由于人们对道认识的主观性差异,也会产生对道认识的层次性差异性,又因人们对道认识的高低差异化产生,不同层次的内心标准会发生冲突,越远离道标准的人越坚持自己的主观认识,认为自己认识就是“道”,故而出现三种状态:“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就是讲人们在悟道过程中受主观认识影响产生的层次性。
3:“不笑不足以为道”与悟道标准
《周易·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意思是讲能够悟道的人是很少的,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而悟道人就常常会被众人嘲笑,也就是悟道的标准不能随俗,故而《道德经》四十一中讲,“不笑不足以为道”反而是悟道的标准。
4:“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建言标准
《周易·系辞上》中言: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意思是讲,道的作用,表现出来就是仁,隐藏起来就是用,鼓动万物,不与圣人共同劳神忧虑,它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业绩达到了顶点。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生成物象就叫乾。仿效乾而完成物象就叫坤。穷尽卦支而预知未来就叫占问。承接更新就叫事。阴阳交替不可把握就叫神奇。故而,《道德经》四十一中讲“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5:“夫唯道,善贷且成”与立行标准
悟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欲望,悟道的目的是为了同于天地之道,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建言标准,就必须要有立行标准“夫唯道,善贷且成”,也就是言行一致造福百姓,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真正算作同于天道的悟道者。
6:综合《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所讲内容讲述的两项内容:
其一为立德,“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有背离世俗之见,顺天应人才能算是“立德”。
其二为见行,“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消除自己自思自利的欲望之心,顺天应道,利人利物为之见行。
立德行道
(三):经文给我们启示: 背俗趣真, 转凡成圣
1:“背俗趣真”立德
由于人们对道的认识产生差异化合层次化,一般人很容易成为俗人,所谓俗人就是在浅薄认识层面相互寻找认同感的人,只要思维被陷入庸俗认同感的泥潭,就会越来越远离道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给我们讲明了追求悟道境界的层次状态,只要我们能够践行,就会逐渐背俗趣真,这是我学习悟道的过程指导。
2: “转凡成圣”行道
悟道不是为了自私自利的欲望,而是为了顺应天道利国利民,故而必须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欲望,必须以“不笑不足以为道”而立言,以“夫唯道,善贷且成”而立行,言行一致同于天道利国利民才是真正的学习目的,这一目的就是所谓的“转凡成圣”。
综合而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我们如何“背俗趣真, 转凡成圣”的方式方法。
上一篇:钓鱼七星漂浮怎么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