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纸上谈兵的赵括,该如何公平评价?
秦国,之战,赵国纸上谈兵的赵括,该如何公平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总结起来,赵括参与的长平之战是一个不具备任何作战经验的富家公子,在赵国外交政策失败的前提下,并且老将廉颇撤换(如果廉颇仅仅是被换,并没有离开长平战场,可能也会有其他可能),对手又换成了白起,君王的盲目信任,以及赵括的左倾错误等综合导致的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麻雀诚毅,我来谈谈赵括。
从赵括的个人能力上来看,赵括这个人并不像他爹赵奢说的那样,是只有夸夸其谈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水平的,但也不至于达到为他翻案的地步。可以说,他是个潜力股,没经过太多的历练。有人把他和失街亭的马谡相提并论,我不同意,主要原因在于马谡是相对成熟的军事人才,他和诸葛亮经历的战场经验要比赵括多太多了。赵括就像是一块璞玉,没有经过雕琢,我相信假设他可以经历更多的军事经验他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赵括被赵孝成王任命为主帅的时候,对手名义上是秦军的左庶长王龁,实际上背后指挥的主帅是“人屠”武安君白起。一个是成名已久的战神,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差距太大,即便这个新手主帅有可圈可点之处,那么结局也是注定的。
历史上年少成名的将领通常都是需要经历一些战争积累经验,才能成长为名将。除了像霍去病这个天才之外,一般的人才不外如是。所以希望赵括像霍去病一样横空出世,我们的期望也许真的太高了。一个明亮的少年恰逢一场比拼国运的战争当中,就像是河流归入了大海,也许会翻起一片浪花,终归还是会湮没在海洋的滔天巨浪之中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括,人称马服子(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要说子先言其父,可怜一代名将赵奢鲜有人知,不是赵括有几人能看到这个名字。当年秦赵阙与之战,赵惠文王讯问如何应对,其时秦国无敌于天下,还未有一国单独对抗秦国,注意此时赵奢提出那句亮剑的名句(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赵胜了,赵奢以军工封马服君。当时赵括随其父出征,每每论起兵道, 总能让马服君无言以对。当时马福军就说,其儿不可以大用。转眼到了秦赵长平大战(秦赵长平大战的原因,自行百度),当时赵奢已死,秦赵长平对峙,秦左庶长王龁领兵,赵孝成王用名将廉颇为大将。一时间双方谁也不能攻破对方,三年对峙时间,秦赵双方都在硬抗,赵王听从平原君赵胜的推荐,启用年少的赵括更换廉颇为主将,这时候秦国密派白起为主将,为什么赵王要换廉颇,因为三年对峙赵国已无存粮,而且廉颇一直主张防守建了三道防线,这时候赵括在朝堂上,主张主动出击,而且其言词句句在理,空气还有平原君赵胜大力推荐。赵括入军营,更换了廉颇所有的做法,包括了副将。白起用尽引诱赵括主动出击,把赵军引入谷地,围赵军而不攻,赵括亲自披坚上阵,带领赵军一次又一次冲击秦军的包围,最终赵括看出突围无望自刎而死,赵军已到了真正的人吃人的地步。这么看来,赵括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只不过是他面对敌人太强大(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他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可能他只适合做一个随军参谋。秦赵长平大战最后的结果也是双方的国力最直白的对比,彼时秦国经过了秦孝公商鞅变法,又经历了秦惠文王兼并巴蜀粮仓,赵国也经历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是和秦国比还是有差距的。赵王也是没有办法,40万大军如果饿死在战场上,还不如拼死一战,所以才会启用主张主动出击的赵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仔细看完了长平之战的历史资料,认真分析复盘后,发现赵国真的很难打赢,因此也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兴趣,要是把我换到赵括的位置,打一场几乎必败的战役,面对神一样的对手白起,想想就有趣。
赵括应该是不弱的,赵孝成王也不是草包,可惜的是,他们的对手白起和秦惠王更老练。
我复盘后发现,白起和秦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即便赵王没有中计,不把善守的廉颇换下去,最多3-6个月后,白起会将整个防线都吞进去,用两翼包抄的钳形攻势战术,类似于2战德国的战术,及用机动部队快速突击包抄,断其后路和粮道,再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白起绕后偷袭固关和长平关的2万5千人必然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种部队,有内应协助,才能在一天的时间内连克固关和长平关断了赵军的粮道和后路。而那5000骑兵应该是专门克制赵国骑兵的秘密武器重型战车部队,应该是第一次拿出来,就是正面决战夺命用的。所以赵括败的不冤,白起后手都没用完,他早倒下了,实际上如果不换将,等秦军一切准备妥当后,这就是专门招待廉颇用的。
就算廉颇不像赵括犯错主动出击,一样有被闪击后断后包饺子的可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