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守而不战,赵国的国力能保障几十万大军的长期军需供给吗?
秦国,赵国,关中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守而不战,赵国的国力能保障几十万大军的长期军需供给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守而不战,赵国的国力能保障几十万大军的长期军需供给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书看仔细了——
白起一番外围战,已经夺占要地,切断了赵军供给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战争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而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举个例子就好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样,同时巴蜀已经在秦国手中,自古巴蜀就是天府之国,这就是秦国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着秦国这个战争机器,同时郑国渠的开凿已经大大改善关中咸阳地区的水利条件八百里秦川都是良田沃土,而赵国地处平原地区,四战之地,长年累月的消耗,国力已经颓势尽显,要不是赵国一直有名将从而不断在一些战争中取胜,但趋势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长平之战赵国必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国的失败,其实是内部权贵争斗的结果。当然,秦国的长期施压,加剧了赵国的内部斗争分化。斗争最后,廉颇派下野,赵括一派上台,为迅速积累威信,变坚守为主动出击。然而,兵行险着,却无周密慎重的部署,结果被战争经验丰富的白起一举攻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一改守势,积极主动寻求秦军主力决战,为此不惜阵前换将,其根本原因即是赵国经济已近崩溃,无法再支持战争,为此不得不兵行险着,改主场作战为客场攻坚,以至于最终失败。
赵国为了缓解国难,做了两手准备。开战仅半年,就国库告急,先去了齐国请求援助粮食;同时派人到秦国请求停战。结果,两波使者都没达到目标,甚至事情还往更坏的地步发展了。
(魏国鼎盛时七国地图)
长平战场距离赵国最近,为什么反而是赵国最先扛不住了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不管哪一步兵书都要遵奉的原则。关于粮草,宋朝沈括曾在书中写到,一人为伍,则需三人供应。七万士卒作战,需有30万民夫脚役。隋炀帝远征高丽,从江南转运粮草,竟然到达者仅有百分之一。隋炀帝为此不得不开辟大运河,目的即是通航,输运粮草(高句丽有王霸之志,有意取代隋朝成为东北亚霸主,甚至主动进攻隋朝,因此隋炀帝不辞辛劳,三次征讨)。
赵国虽然更近,但是赵国境内多山地,从邯郸平原进入晋中盆地、上党盆地,多是崎岖山间小路,行不得大车,通不了水渠,因此运送成本非常高。秦国由于已经攻占了上党谷地,占据了地利之便,由水路运粮,要比赵国运粮有效率的多。
同时,秦国的粮仓有三个,其一在关中、其二在蜀中、其三在南阳盆地。南阳盆地就在黄河南岸,此时已是秦国国土。相形之下,赵国的土地多为山地、草原为主,仅有的一块平原是河北平原,而且还是与魏国、齐国、燕国等几个国家各占一部分,赵国所占领的不过是邯郸周围的平原地带,农业技术比较发达。这么一比较下来,秦国的战争潜力明显要高出不少。
(长平之战前的秦国拥有三个粮仓)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从兵员上讲,仅次于当时 的秦、楚二国,但楚国政治上腐朽,且较少参与中原的角逐,虽有众多的兵员,战斗力却赶不上赵国。赵在当时被称为\"四战之国\",\"其民皆习于兵\",这使赵国的军事实力仅次于强秦。
战国时期列国进行的改革,唯有赵国是主要针对军事制度进行的。战国后期,赵几乎成为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也主要是靠它的军事力量。赵国军事人才辈出,前有廉颇、赵奢,后有庞媛、李牧,甚至齐国的田单及燕将乐毅也一度到赵国为赵所用。
所以,赵国军队屡次击破秦人。直到赵最后败亡前夕,还连败秦军于国门之下。赵国军事力量的强盛,是和赵人雄健尚武的习性分不开的,此乃赵文化的典型气质之一。赵地少温柔敦厚之长者而多慷慨悲歌之士,人民少揖让而多功利,僳悍而少拘禁。
从前司马迁论述属于赵的种(今河北蔚县一带)、代一带风俗曰:\"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慎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僳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
又论中山一带民风曰:\"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儇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踏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并言燕\"大与赵、代俗相类,其民雕悍少虑\"。
(赵国人任侠为艰)
赵国人慷慨悲歌之士既多,不服从中央安排,缺少纪律性。这与秦国大多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商鞅变法从经济、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治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则只是一个军事制度上的改革。
改革军事可能会比起政治制度改革要容易的多。制度是体系,体系完善了后劲也更足。与赵国人的“任侠为奸”精神,这样的军事改革是不彻底的制度改革,无法推动农民阶层的劳动积极性。
反观秦国,以耕战立国,耕田收成很好的国民,同样能获得爵位。这充分释放了劳动人们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而赵国45万大军长期脱产,与秦国对峙,这对赵国的庄稼收割都成了问题。
上一篇:杭州楼市“银四”虽迟到,“小阳春”含金量仍高,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