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习俗“四月八”已过,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即将来临,包粽子你会吗?
粽子,端午节,都是农村习俗“四月八”已过,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即将来临,包粽子你会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成家以后,常年在外务工,很少有机会包粽子。不过也很怀念,小的时候在家过端午节。记得每年的粽叶都是我去摘的,就因为贪玩,还把我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疤。
在家的时候,过端午节自己也会亲手包几个,时间久了现在也忘的差不多啦。不过在外面包粽子比较麻烦,原料不齐全,要吃的话都是选择在外面购买。
有的时候也很想回家过节,可是路程比较远,又没有充足的时间,都选择在外面将就着过。
端午节也快到了,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呀~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各个地方的口味和包法都不同,我来说说包粽子需要的基本材料:
1、最重要的粽叶
芦苇叶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
箬叶 要长在南方,因此南方常以箬竹的叶片为材料包裹粽子;
粽巴叶 生于深山密林中、山谷、溪边湿润处,分布在云南等地。
2、糯米
包粽子的米一般我们用糯米居多,但实际上糯米也有很多种。按形状可以分为长糯米和圆糯米。
圆糯米用来包粽子比较好。糯米又叫江米,形细,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
包粽子前需要量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晚。
3、馅料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北方一般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南方粽子分类较多,外形也比较多样化,馅料一般以炒熟的黄豆、花生、芝麻为粉末再混入白糖调和成的蘸料一起食用。沿海一代的馅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
我是湖北人,从小到大端午节吃的粽子都是妈妈亲自包的,看了这么多年我也看会了,我们家包的是三角形的粽子,里面会放果脯蜜饯红枣之类的东西,偶尔会包肉粽,但家人还是喜欢吃甜粽子。图片中的粽子就是我自己包的,看着还行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包粽子还得从小时候说起,记不清是几岁开始每年最盼望着过端午。奶奶包的粽子是我小时候最期待的美食,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都是搬个板凳在旁边看着。等到十几岁的时候每次都想试试,倒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奶奶包的粽子都是用的鲜粽叶(芦苇的叶子,也叫苇叶),两三个叶片错开一点叠放在一起。把叠放好的叶片窝成一个三角形的漏斗,在漏斗底部先放枣在放江米(江米是提前泡过得大概泡四五个小时)再放一个枣最后放江米然后用做倒三角剩下的叶子盖上口。最后拿线绕几圈绑紧,把多余的粽叶剪掉,一个粽子就好啦!煮粽子也很有讲究,要吧三角形最下面的那个角朝下放,每个粽子之间都要紧挨着。如果是用柴火锅煮就要在锅底倒扣一个碗,放好的粽子上面在压上一个篦子,篦子上在放一个石头什么的(防止水开了粽子散开漏米)大火煮一个小时然后要焖半天才能让粽叶的味道入进江米里。现在想起奶奶包的粽子还是会流口水啊!小时候的味道什么都代替不了!
近两年都会给女儿包粽子,但是婆婆家这边都是干苇叶,用的时候的先用热水焖一下才出苇叶的香味。因为是给孩子吃口味上也和奶奶的味道有了变化,会加一些红豆(提前和米一起泡)葡萄(先洗干净去杂质)什么的!现在也都不用柴火煮了都用电压力锅,不过也要注意焖的时间要长一点。
端午节就快到了,亲人们准备好包粽子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呵呵,我还真不行。看网上真简单,到自己手里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包不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可以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2年级的学生、上课老是静不下心来听讲、请问怎么办?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