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能用最通俗的方法,解释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中庸,方法谁能用最通俗的方法,解释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是教人一种这样的处事为人方法:一定要以追求“和谐”结果为目的,而“和谐”包含了所有正义善良、符合道德和规律的方方面面。为了达到这个结果,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僵化、教条、死板、拘泥,而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狼吃羊! 狼曰,弱肉强食,顺天理、合自然。羊曰,老天不公,反公道、背道德! 中庸儒法,该与不该,尚适于度!!!羊众则该,羊缺则不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懂得庸常的人世生活的意义,把啥事都做得恰到好处,就能达到与天地合参的境界,就是圣人。这就是中庸之道。
人哪,总不能都跑到山林中去,躲起来做神仙。人间的烟火,也并不就一定把人熏得那么浅俗。“不离日常形用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也是可以有的。
不要瞧不起庸常的吃饭穿衣、走亲访友。其实庸常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离开了那些貌似平淡的小事,人就不能生存。平凡的生活里,涉及政治概念,体现社会风气,融贯伦理价值,还蕴含着精神超越的意义。人们要做的,是恰到好处的过日子,这样就“中”!“中庸”之“中”,即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所谓恰到好处,即是既不要不及,也不要太过。
比如赞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是说身材恰到好处。“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是说颜色恰到好处。
比如俺要去深圳相亲,如果才到广州就下车,是为“不及”。如果到了香港还没下车,则是“太过”。这显然“不中”啊,人家姑娘会骂你神经的。刚刚好在深圳大梅沙海边下车,就“中”了,然后立马拉着姑娘的纤纤玉手在海边飞跑……
“中”,还是要掌握好火候与分寸。牛排近生,血淋淋的,牛排太老,像啃木柴。于我而言,七分熟刚好。中!
“中”,不仅与空间有关,还与时间紧密相连。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此较恰当,也有讲究。大热天穿棉祅固属有病,在半夜三更高声喧哗也甚为不妥。我就见过,一醉汉深夜在楼下大展歌喉,结果楼上泼下一盆水来浇他,正中。(不知道是不是洗脚水)当然,泼水的人似乎也有些过分,不中。毕竟,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
人们的性情禀赋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环境天差地别,现实如此,大家有分歧是正常的,没法趋于一致是必然的。但如果人们都能控制自己那颗总是有些过分想法的心,不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还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比如我们煲汤,把猪大骨、火腿、莲藕、海带以及枸杞、薏米、淮山、桂皮、熟地一锅炖,甚至还可加些瑶柱、虾仁。好了,盛一碗,尝尝,别提了,实在太美味!这种味道,不是锅中任何一种食材的味道,而是精心搭配的各种材料经过恰当的炖煮后和合而成的新美味。这是由“中”而致“和”。
食物如此,人的社会也如此,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得其所,和谐一体,就是美好社会。
社会如此,宇宙天地也是如此,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么美好。所以,《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功,令天地各安其所,万物化育生长。中庸之道大矣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中庸”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儒家理念,但是它所表达的意思一直被误读。那么,《中庸》到底在说些什么?
1. 先说最重要的——“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国文化流传中最大的误解之一。“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没原则。那恰恰是儒家最痛恨的“乡愿”,也就是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没有道德原则的人。
2. “中庸”不是“不走极端”,而是“刚刚好”。比如,开车的时候,是向左打方向盘好?还是向右打方向盘好?都错。在特定时间点上,你只有“刚刚好”才能把车开稳。再比如,国家经济是自由放任好?还是计划管制好?都不对。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给出特定政策,才是治国之道。
3. 人类会思考之后,总想追求一些抽象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没有任何一种原则是完全适用的。有效的实践,总是复杂原则的混合应用,这就是“中庸”。中庸,是我们从观念世界走向实践世界最重要的桥梁。
4.下面来说《中庸》这本书。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庸》,是“四书”中的之一。其实,它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的地位,是组织上不断提拔的后果。到了南宋,朱熹编写出了《中庸章句》,《中庸》的经典地位正式确立,成为“四书”序列里最高级的学问之一。
5. 别的先不说,《中庸》的文笔确实很好,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它满篇都是对仗、排比,还尽用大词。文章虽然不长,但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成语和名言。在制造成语和名言的密度上,恐怕再没有一篇古文能超过《中庸》。比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君子慎独”。读这样的古文,就像在海外旅游,总能碰见老熟人,亲切得很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