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不孝,他的,的人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一次,孔融外出游玩,发现一个路人死了父亲,在父亲墓前哭泣,但是脸上却看不出发自内心的憔悴,于是下令把此人杀了,这就是有名的“哭坟不悴”。相必孔融是孝道大于天,才这样对待一个路人。
和曹操的恩怨
孔融看出曹操的反心,一直和曹操唱反调。
曹丕占了袁绍儿媳妇甄宓,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就里,问孔融出自什么典籍,孔融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明摆着暗讽曹操家事。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孔融又讥笑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饥荒战乱间,曹操行禁酒令,以治军并节约粮食,孔融又言辞傲慢“高祖醉酒斩白蛇,开创汉代四百年大业;汉景帝醉酒幸唐姬,才有后来的光武中兴。汉代伟业离不开酒,美酒铸造了高尚的道德,怎么能不让人们喝酒呢?!”
孔融还上奏表示应当遵守古时京师体制,千里之内,不得封建诸侯,矛头直指曹操。
曹操是谁啊,表面大度宽容,爱惜人才,可是对待不为我用的尤其恃才放旷的人才,哪怕你是杨修是华佗,一样杀人不眨眼!
曹操迫于孔融名望,暗地寻找罪名。刚好抓到了孔融的一段话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或许这段话本意是反对子女的愚孝,可是在当时这种另类言论可是被称为大逆不道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礼仪”等罪名把孔融处死,株连全家。
可怜孔融年仅56岁就死了,纵然智商高超,却败于情商,可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杀人真的需要理由吗?凡是让他讨厌的人,曹操都会想要去除掉他。孔融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对于他来讲,这个人已经是让曹操非常讨厌了,每次曹操想想做什么事情的话,孔融总是喜欢想曹操说反话。孔融是孔夫子的后代,但是对于曹操来讲,自己连皇帝的妃子都敢杀一个孔融又算什么呢?就算是皇帝只要威胁到曹操的地位,曹操甚至是可以将皇帝杀死的。
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奸雄,可是竟然世人都已经这么说了,那曹操还怕什么呢?对于所有犯罪的人,他只能够采用杀伐的政策,但是对于听话的人他会好好的对待,虽然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要分听话的,不听话的,这个就是曹操真正的手段。
孔融不听曹操的话,所以曹操要杀掉他。
本来曹操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孔融刚开始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曹操最后是改变了自己,曹操本来是想要在这个乱世之中当一个忠臣,甚至当初都是刺杀了董卓,想要留名千古,就算死也不怕什么呢。但是经历了很多事情,曹操自己当上了真正的手里,才发现权力是一种多么渴望的东西啊,最后曹操是选择放下不了权力了,所以对于很多人想要威胁他的权力的话,他都想要一刀杀死。
而曹操虽然是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是有很多人是想要反对他的,曹操对于这些人是非常讨厌,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表面上说服这些人,所以曹操做了很多事情,那就是树立自己一个大忠诚的形象,可是孔融总是喜欢和曹操做反对的事情,曹操说要让天地以下所有人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可是孔融却唱了反调,这个让曹操非常的生气。
他说的那一些话实在是让曹操非常的生气,这个完全不是当初让的孔融了,虽然小时候非常聪明,但是长大后了也不一定那么聪明,就像伤仲永一样,现在的他完全不是以前的他了,完全是狂妄自大。面对曹操这么英雄的人物,他只能够自找死路了。
曹操想要杀掉孔融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曹操的家世是非常可悲的,他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这个让曹操从小长大都受到了很多的白眼,但是曹操虽然是表面上不在乎,但是内心对这些还是蛮在乎的,尤其是那些出身贵族的人总是喜欢用来嘲讽曹操,这个让曹操非常的生气,于是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终于有一天这个仇恨的种子长成了大树。
让长沙真正掌握所有权利的时候,这些师大夫都认为自己出生于贵族不屑于和曹操为伍,但是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不是从前的曹操了,他拥有很大的权力,如果谁再反馈给他的话,他真的是要杀狠手了,而孔融就偏不信邪,因为自己是孔夫子的后代就有恃无恐,这个时候曹操就是真的是眼睛都生气的要红了,所以就要杀掉孔融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那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曹操真的是一个没有仁慈的人,他也是非常残暴的,孔融的死让大家都明白了这一个道理,而曹操做了这一件事情也是做的非常对的,那就是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收服了所有的人心,既然给好吃的都不要,那就只能够啪啪打他们的脸了,而且是狠狠的甩了一个耳光,让他们彻底的明白曹操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
你们认为曹操到底是有多么狠了,可以在下面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孔融,恐怕都是学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开始的。年仅4岁时的孔融懂得谦让,将大的梨子让给兄长,自己拿小的。这故事在我们国家可算作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孔融是大圣人孔子的后代。他在16岁时,因救一个叫张俭的人,和他的兄长孔褒争相牺牲。这件事,让孔融在东汉传遍了,因此而出名。
孔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又是当时的名士,后在曹操手下做事。那么,问题来了,特别爱才的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既有名望又有才的孔融呢?
孔融被杀的根本原因是他和曹操的政治立场不同。
刚开始,由于孔融和曹操都站在匡扶汉室的立场,所以他俩的政治关系还可以。曹操在手下的鼓励和支持下,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回许都。至此,曹操的目的不再是匡扶汉室,而是要自立为王。虽然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但是他已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汉臣,而是一个令人可怕的大奸臣。
上一篇:中国正加速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70、80、90后所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