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不孝,他的,的人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代中小学生的四大榜样:孔融、曹冲、甘罗和司马光。孔融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或者说较为出名的那一位,为何?当你在家与兄弟姐妹抢零食时,你有没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说教过。这四大中小学生榜样也都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是老师在上课时,通常只会告诉你孔融让梨这一举动,而只字不提孔融之死。
为什么不对孔融之后的故事加以拓展,不是老师不知道,而是说了会有反面效果。孔融年少以孝闻名,却又以不孝结束一生。
孔子二十世圣孙,死于不孝
孔融,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祖上为名震中外的孔子,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诗歌也别具一格,与王粲、陈琳、徐干等人被誉为“建安七子”。而在汉朝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孔融更是凭借自己四岁时让梨的举动,年少成名。
一个四岁就懂得让梨的人,长大后竟然长歪了?被曹操以不孝的名义所杀!曹操是凭什么觉得他不孝呢?
孔融在和好友祢衡聊天时曾经说过: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穿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对孩子有什么恩惠可言呢,不过是一时情欲,母亲不过是一个盛放物品的器具而已。他主张“父母无恩论”,说我们不应该孝顺生我们的父母,而是孝顺养我们的父母。
我们暂且不讨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在汉朝这个朝代,孝道有多被看重呢?我们知道汉朝当官的制度叫“察举制”,其中有一条就是“孝廉”,就是说他不看你是否有做官的本事,只要有人以孝顺的名义举荐你,几乎你就可以当官了。再看皇帝,庙号都以什么“孝文帝,孝武帝”来取,可见,孝是多么重要。
而孔融这番言论无疑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必死原因一:毒舌,说话不分场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征孔融为朝中大官。曹操这人包容并兼,手下有各种人才,孔融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孔融这人与他的朋友祢衡、杨修一样,有一个读书人的通病,狂妄自大,总爱评论他人,这里的他人自然是指曹操了。
曹操号召民众戒酒,解决将士粮食短缺的问题,他跳出来反对,酒可亡国,女人不可吗?为何不把女人也禁了?曹操要杀杨彪,孔融跑来和他据理力争;曹操想要夺取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父子;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在后方宣传曹操此战必败,动摇军心。行军打仗,讲得就是一个气势,你孔融倒好,不鼓舞士气就算了,反倒在后院点火。曹操想杀孔融之心日渐浓郁。只是一直苦于没有理由,而孔融又是圣人孔子的后代,名望极高,不能轻易动他。
若是孔融真的聪明,此时就该收敛收敛,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我行我素。最终让曹操逮住把柄,以孔融违背伦理、不忠不孝、败坏朝纲为由,将他处置了。
要知道孔融就是以孝闻名,以不孝之名而死,用他最骄傲的东西击败他,可见曹操有多痛恨孔融。
必死原因二:做人做事太狂妄
其实孔融的命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注定了。年少成名,难免骄傲跋扈。
在当时有个名人叫李膺,名望极高,每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就有个规矩,只接待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李家的世交,孔融或许是不服气于这样的规矩,意图挑战。于是前往拜访,说自己是李家的世交朋友家的孩子。李膺一见,不认识啊,就问他是那位世交家的孩子。孔融说:自己祖上乃孔子,与李家祖上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他二人也属世交了。
当时宾客中有个叫陈韪的,就说,有的人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却未必如此。孔融将计就计,反讽陈韪,那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孔融确实聪明过人,但是好逞口角之能,说话不留情面。若是在太平盛世,或许能留下一个豪放不羁的名声,但是生逢乱世,又好与上司斗嘴,不留情面,怎么能逃过一死呢?
【END】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必须死,因为他太逞能了。
曹操杀孔融,不是以不孝之名,而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杀死的。
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曹操进退两难。决定不了该进攻还是该撤退。当天晚上,他的军中口令是,鸡肋。
杨修一听。就传令撤退。
人问原因。曰,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是要撤退啦!
曹操就说他扰乱军心。把他给杀死了。
杨修也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代表人物。
他的聪明外露表现在两个故事上。一个是曹操修门的时候,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立即让工匠把门加宽。因为他明白曹操的意思是门要阔一点儿才好。
还有一次曹操在一盒糕点上写了个合字。杨修就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他说合就是一人一口。
聪明外露。自取其辱。杨修就死在太聪明上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凡影响当政者权威的人,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况且,孔融恃才傲物,把曹氏父子看作汉室奸雄。曹氏即使不安任何罪名亦能除之,也要除之,为取代汉室扫除障碍。以不孝之罪诛之,只是欲加之罪而罪之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融四岁,能让梨”,小孩子都知道孔融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可是他却是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死的!
孔融真的不孝吗?
孔融出生就自带光环,是孔子第19世孙,四岁因让梨而得名,他才思敏捷,勤奋好学。十岁的时候,大夫陈韪不以为然的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回击“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无言以对。因为孔融德才兼备,汉献帝时被封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在任时修城邑,建学校,举贤才,兴儒术,宾客极多,是建安七子之一,名望很大。
上一篇:中国正加速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70、80、90后所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