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不孝,他的,的人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想来想去,要杀孔融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给他安插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只要让他背上这个罪名,杀了他,就没有人同情他了。结果曹操玩起了文字狱游戏,他开始从孔融的文章里找孔融的破绽了。你还别说,这个破绽还真被曹操给找到了,他们找到的孔融写的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说,母亲,父亲生孩子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若是父母做的事太不像话了,子女可以不孝顺他们。
毕竟父亲和母亲之所以有孩子,那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至于母亲生孩子,就像从瓦罐里往外倒东西一般,瓜熟蒂落仅此而已,所以不存在特殊的感情。就是这一番言论被曹操抓到,曹操说孔融不忠不孝,然后把他给杀掉了。孔融是被灭的族,当时曹操派人去抓他的孩子的时候,他的一双儿女正在下棋,邻居都劝他们赶紧跑,这个时候还下什么棋呢?
孔融的儿女回答的大义泯然,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这样他们被抓走,杀了头。
不过,孔融说过的那样的话,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够狠的。
我是老王,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灵精怪…………与人性背道而驰!曹操老奸巨猾……洞察秋毫。杨修主簿都没能放过。何况融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融?不孝?从小就在孔融让梨的熏陶下成长的我们很难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相信很多人都是听了这个故事才在心中埋下了尊兄敬长,谦虚礼让的种子,现在他的形象可能轰然倒塌,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但是事实上孔融真正的死因并不是“不孝”,这只是政敌为了杀他找的一个借口,而这个政敌是谁呢?那就是历史上褒贬不一的曹操。
孔融最开始是作为孔子十九世孙而闻名的,从小书香门第的他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待人彬彬有礼,这样一个人在当时只要审时度势,必然能够在霸业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他十六岁那年,由于一门争死事件更是让他名声大噪。说的是他兄长孔褒的好友张俭得罪了当时的中常侍侯览,寻求孔褒的帮助,当时孔褒不在家,孔融就先将他藏在家中,事发之后,孔褒认为张俭是来找自己的,该自己获罪,孔融认为是自己藏的人,有罪的是自己,他们的母亲认为作为一家之长,自己没做好,获罪的是自己,州郡无法定夺,上书请求裁定,最后皇上被感动,仅仅治了孔褒的罪。从这件事来看,孔融并没有丧失从小就培养起的那些品质,这样一个不畏惧死亡,敢于承担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不孝之人?
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个具有很多高贵品质的人,但是这些高贵的品质中有一个却成了将他逐步推向死亡的推手,那就是刚正不阿,但所谓过刚则易折,正由于他的正直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汉献帝继位后,对孔融大加重用,他在兼任青州刺史时,袁谭攻北海,孔融败退后投奔曹操,但是很快他就发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真相,这对于他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因为他本质上忠汉的,而不是忠于曹操。孔融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武将,他更偏向文官,于是他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时政的言论,表达对曹操的不满,这还得了,我们知道曹操是惜才,但他更多的是妒忌和怀疑,虽然他意识到孔融的正确的政治言论对他是不利的,可顾虑没有正当的理由,孔融又是名满天下的名仕,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杀掉他。直到孔融发表了一些“不孝”的言论后,曹操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孔融杀害。
当时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只是情绪上的绑架,这在重孝的当时可是大不敬,但是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曹操宣传“孝道”,而孔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企图控制天下的人又怎么配提倡孝道,所以这句话很可能实在讽刺曹操,因为查阅历史,我并没有发现孔融对其父母有什么不敬的地方,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看透社会的人,孔融有可能讽刺的是当时的愚孝,而不是曹操所说的那样对父母不孝。但是这给曹操抓住了把柄,在其它官员的诬陷下,顺水推舟杀掉了孔融。
所以曹操以不孝的名义杀了孔融不假,但是这个“不孝”是否是真的,我觉得还有待商榷,大家有什么观点呢,欢迎和我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融四岁,能让梨”,这段三字经几乎被每一个启蒙教育儿童读到过,而它讲述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是道德教育课上必讲的一课。
↑孔融让梨是道德教育课本里必有的一课↑
可是,故事不能只听一半,人生不能只看早年。如果你知道孔融这辈子说过的话,干过的事,我相信你也会烦他。
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把刀伸向孔融,不带丝毫犹豫。
那么,曹操杀孔融时,为什么指责他“不孝”呢?实际上,曹操给孔融安的罪名并不是“不孝”,而是指责孔融与祢衡“跌荡放言”,当然,死刑罪名里面还少不了那件大杀器———控告孔融参与谋反,这是曹操授意的。
曹操非要置孔融于死地,是因为孔融得罪他了。孔融为什么去得罪大权在握,生杀予夺随心所欲的曹操呢,还是与他的性格有关系。
孔融这个人,心智是不成熟的,性格也有严重的缺陷。他不但想法古怪,而且还都表达出来,更要命的是,他还自己感觉非常良好,结果不是出丑,就是得罪人。
↑孔融出身名门之后↑
上一篇:中国正加速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70、80、90后所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