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天下,道德经,老子怎样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多少人梦想着长生不老,无非是想争一争。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说的天道自然的特性——《道德经》全篇都是在解释、揭示“道”本质与特性的。“道”和什么都不争,不但不争反而予、贷、助、养万物。谁能像“道”一样呢?谁能做到广施博予、予而不取、善贷且成呢?
只不过,到头来谁又带走什么呢?一切都还在——“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道”什么都不争,却什么也争不过它、不可能争得过它——“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道”才有这个特性。
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过是徒劳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争故能有,故能盛,故能成势,天下之势成,天下莫能与之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争”观念源于天道而用于人道。
天道是自然无为的,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作而不为始,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人法地而厚德载物,“人之道,为而不争”,“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不敢”是知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势而成,上善若水般善待万物。
“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客观的结果,不是目的,不争是天性,天下与之争或不争,非己所能左右,尽己力而已,无为而无以为。
“不争”观念的价值所在,是整体观、变易观,因此包容、豁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退出竞争,自然没有人能够和他去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如果都放弃目的,退出竞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说,夫唯不争,故无所不能争。那才在逻辑上不通呢。老子的本意就是,不要去争啦,这样就没有人会惦记你,谋害你。可惜,这在某种特定场合,也是徒劳的想法而已。怎么才能不争?你说不争就不争了?死人才不争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直接意思很明显,只有做到不争了,就没有人能与你争了。
在物质资料有限,欲望无限的社会中,怎么才能做到呢?只有做到,天下都是你的,你还给谁争?
还有一种情况,降低欲望,不与别人争,别人就不能和你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出自于老子之口是没的说地,但老子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不然二千多年来的岁月里人们不还是在为争的事朝夕着吗!争与不争的话不明,就很难说服人,争什么?不争什么?可不是句含糊话就能搪塞的,得要用白话文的句子慢慢道来,这样才会有效果。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从这句话中看出有私心的不只是人,佛也一样是有私心的,而且佛的私心还比人大,住着那么大的庙堂,一分钱不出,人们还得不远千里的来朝拜他,省吃俭用的带上盘缠,提上供品的来祭祀他,瞌头做揖的一番后,聆听不到一句话不说,临走时还得打上个礼钱,这样才算一颗悬着的心不玄,一口难咽的气可咽。感动的佛是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帮吧,越帮越忙;不帮吧,良心上过不去;只好以自性自度的方法敷衍了事。
自性自度是不是一项最好的法门,只有觉悟了的人自觉,一旦进入到自觉的状态,道不远人,人自远之的事就此打住。
“人争一口气”的事,自古以来很少有人仔细的谈起,常见的就是个谈天论地,讲经说法,他山之石也可工玉。口头上这些,笔头上的也这些,只有拳头上和手掌手才能体现出些人争一口气的味道来,而这些味道人若不经心过滤的话会误入到旁门左道的手里伤害自己和贻害他人的。
太极拳就是一门争气的权术,但这门争气的权术只利益人的肉体,对人的灵体一点益处都没有,此权术的历史之因就是一个将争气的事给争偏了。争偏了再争就会争“权田产”,将“权田产”认同为争气只能错上加错。人一辈子吃住行用不了多少,而争气的事用的是减法不是加法。血汁净,气就清,魂就轻,纯干净,不用佛力也超生。
上一篇:目前正午热播剧《都挺好》,大家觉得姚晨的演技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