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天下,道德经,老子怎样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该争的也不争会被别人消灭!而不顾一切地见什么就争什么的横行霸道会导致在相互争斗与争夺战中相互毁灭中灭亡!两者都是毁灭之路而不可选择来为之那就还有第三条路存在!那就有二十二章前面谈论了一系列分论归纳拢来来就是”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有选择性地争与不争得考虑什么不争与什么该争而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争才能获得广泛的共同的支撑与支持才能实现天下莫能与之争!如建立人民共和的制度规矩来共同遵守,使用劳动创造出原财富的争取而不用掠夺性的争夺,百家并行不悖遵循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发展的雏形,来避免相互排斥的独尊独霸复辟!防御与防范内外部的敌对势力的破坏,等等。百家混成运动生成人民共和获得安宁的社会秩序正在不断地生长之中。这是”人学”的回归!这都需要自己去领悟其中意指的道理德行才能理解的东西不能依赖别人教就能懂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大约提问者的道德经版本有些问题。我只能依据自己的记忆版本作答到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做人,如果你能对所有人都有利,而又不去争这个利争这个名,这个名利自然就是你的!
名利不是争来的,是挣来的!
厚德载物,首先你得德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城观点”已解释得很透彻了,不争,好像是唱高调,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不争,有违主流价值观。什么是不争,我先叫个故事,《贞观之观》中讲了个故事,李世民有三个儿子争太子之位,老二李泰干掉了太子李乾,李恪的老师岑文本干掉了李泰,心想,太子之位非李恪莫属,可是,李世民当朝宣布李治当太子,岑文本立刻呆若木鸡,他做梦也没想到,半路杀出程咬金了。为了安慰岑文本,李世民还是封了他一个官,不过,岑文本不久就死了,死前长叹道:不争,才是最大的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凡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事物,不要霸蛮。诸葛亮出山后,水镜先生长叹曰:“孔明虽得明君不得其时也”,时也,势也,势者,只可顺之,不可逆之。逆势而为,鲜有成功的。所谓“反清复明”,有谁做到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的哲学中心思想是,弱能胜强,柔能胜刚,上善若水,这是道的本原即自然。比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说人活着身体很柔软,死了就僵硬,草木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就导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自然道理。
另外老子又说,将欲歙之,必先张之,将欲弱之,必先强之,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这是老子的后发制人的思想,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所以后发制人的思想也是自然的道理。
老子的哲学思想就是一个道字,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的中心就是柔弱胜刚强和后发制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也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
当我们了解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我们再来理解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本意。
全段是,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说不要瞎折腾自己,则明,则彰,则有功,则长,夫唯不争的争字有斗气的意思,故天下谁也不会与你斗气。又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不争之徳。这是不争的本意,就是不要动气争气。就可柔弱胜刚强和后发制人。
故此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还有若能平心静气,则天下又有谁能与你争雄呢?故又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而取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争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前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弱者狡猾的伪装术,不是什么大道
上一篇:目前正午热播剧《都挺好》,大家觉得姚晨的演技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