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
阿里,忽必烈,蒙古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忽必烈即位后,阿里不哥不服,互相之间又攻打了好几年。至元元年(1264年),阿里不哥进退失据,无力与忽必烈抗衡,只好向忽必烈投降。他在忽必烈的大帐里叩头请罪后,木然立在那里。忽必烈手足情深,见他惶惶不安,不禁流出了眼泪,间阿里不哥:“我与你谁是谁非?”阿里不哥说:“以前我是,今日你是。”
宗王脱合察儿说:“今日弟兄相聚,不应追究往事。”又问忽必烈:“阿里不哥站立已久,应坐于何处?\"忽必烈让他坐在自己儿子行列里,未追究他叛乱之事。第二天,忽必烈逮捕了阿里不哥的部下,并组织法庭审讯。阿里不哥说叛乱是自己的主意,与手下人无干。
忽必烈说:“过去有人口头反对蒙哥称帝,还要受到惩罚,你们杀害宗王,屠戮士卒,哪能无罪?”阿里不哥只得据实供出是阿蓝答儿的主意,但此人已死,无从追究,有十名将领被判处死刑。至于阿里不哥之罪须待旭烈兀、别儿哥、阿鲁忽三个势力最强的宗王开会决定。三人表示同意大汗对此事的决定。忽必烈决定释放阿里不哥,允许他进帐朝见。过了一个多月阿里不哥便病死了。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常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参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其实旭烈兀留在西亚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 因为大蒙古国 (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幼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蒙古大汗的宝座不是落到他手里的,是他抢来的,而且是自立为汗,并没有受到广泛支持。
汗位短暂空悬
蒙古汗位的传承,要从成吉思汗说起。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汗位竟出现了空悬。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汗位应该由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承,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波折。
因为蒙古汗国的继承制和中原王朝不同,并不是前任君主指定来就可以的,还要通过“忽里台大会”的确认,只有经过此会确认,汗位才是合法的。
但此会迟迟无法召开,因为此会需要多方大佬齐聚参加,可此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已经去世,其次子拔都不愿参加,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也表示不去。
这两个实力派的反对导致窝阔台迟迟无法上位,只能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规矩加以综合,由拖雷监国,汗位空悬。
窝阔台上位
两年后,在各方力量的斡旋下,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终于在克鲁伦河畔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又在耶律楚材等人的运作之下,推举窝阔台为新的大汗。窝阔台这才正式登上大汗之位,主导蒙古大军的军政大事。
窝阔台等了这两年,对这几位兄弟可是面和心不和,他先把察合台遣回其封地察合台汗国,然后把拖雷留在了自己身边,因为继承了父亲绝大部分军队和财产的拖雷是四兄弟中实力最强的,窝阔台要把他留在身边,慢慢夺权。
四年后,拖雷离奇死亡,据史书记载是因为窝阔台病了,托雷效仿周公旦愿以身代兄长,结果窝阔台好了,托雷暴毙。
托雷的死很蹊跷,这一点,他的妻子唆鲁禾·帖尼看得出来,所以她依靠丈夫留下来的军队,既在窝阔台的威势下保全了孩子们,也为他们日后争夺汗位奠定了基础。
窝阔台死后的乱局
窝阔台也指定了继承人,原本是他第三子阔出,结果阔出战死了,窝阔台又改立阔出的儿子失烈门。然而失烈门太小,窝阔台死后,政权被其皇妃乃马真掌握,乃马真掌权五年,立自己的长子贵由为汗。
贵由经过忽里台大会确认后,成为新的大汗,然而他只在位三年。贵由汗死后,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朝政。
托雷系崛起
海迷失掌权时,贵由的死对头拔都跳出来反对,说前面有一个乃马真已经乱了制度,现在海迷失又要乱搞,不行!
拔都提出的理由是窝阔台系的人太差,总是让女人掌权,还是别当大汗了,于是,拔都拥立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其他人纷纷赞同,蒙哥成为新的大汗,汗位转到了托雷系手中。
蒙哥在位八年,意外地死在了南宋的钓鱼城下,由于蒙哥根本不信自己会在这座小城下折戟,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汗位之争就此展开。
汗位争夺
蒙哥死后,最有实力继承汗位的,是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忽必烈本人极度沉迷和推崇汉文化,因此遭到了不少他蒙古贵族的嫌弃,这些人认为他不那么“蒙古”了,而阿里不哥向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所以那些贵族都倒向了阿里不哥那边。
虽然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明面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最重要的军队,他反而是占劣势的。
忽必烈当时正在长江攻打南宋,手握重兵,在得到阿里不哥要与他争位的消息后,忽必烈匆忙与南宋订立了和约,率军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支持阿里不哥的脱里赤所征集的民兵。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次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随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将他幽禁,蒙古汗国内战结束。
内战遗留
这次内战以忽必烈的胜利告终,但却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内战时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有伊利汗国支持忽必烈。
阿里不哥失败后,三大汗国纷纷独立,伊利汗国也获得了忽必烈许诺的高度自治权,蒙古汗国名义上虽然以忽必烈为主,但实际上忽必烈所能影响到的只有他自己统帅下的土地,也即后来的元朝。
上一篇:大众速腾与标致308哪个更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