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方的一些地方没有宗族祠堂,这是为什么呢?
祠堂,宗族,都是北方的一些地方没有宗族祠堂,这是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方崇儒,南方信巫。中原民智早开,南蛮披髮文身。一直到唐代,北人(指贬谪流放到两广、海南岛的朝廷命官)视南方为畏途,南人(指读书人)入长安以进身。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岭。北方多居民,南方多瘴气。直至南宋,政权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渡,经济发展,城市多现,经过数百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然民风民俗,依然持续,且变本加厉,寺庙林立,遍布山头。因捕鱼经商,天风海涛,惊心动魄,出生入死,艰难备尝。人命危浅,祈求妈祖。故南方多淫祀多庙宇,自古而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极为典型的南北差异,但也并非绝对的现象,毕竟修建祠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若不是有强大的家底合实力支撑,亦或者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祠堂的修建并非易事。
倘若同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人群聚居,修建祠堂也更为容易,但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同一聚居地内分布人口范围过于广泛,自然修建家族祠堂也成为一种奢望。
其实祠堂最早的源头,兴起于我国北方
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积淀,自然也传承了深厚的文化渊源,对于宗教礼仪,各地的发展也各有千秋,曾经的北方远比现在丰饶富裕,经济的发展也更为迅速,人民在安居乐业的同时,自然也感谢先祖,所以建立祠堂告慰祖先在天之灵。
当时不论信奉佛教还是道教,这一点还是基本达成一致共识的,北方地区作为主要的聚居地,何况人类生产力有限,对于许多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只能归功于祖先神灵。
之所以造成这种南北差异,与中原文明重心转移有关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随着北方地区的环境恶化,再加上边境游牧民族对北方地区的大举侵略进攻,自然也就导致了政权中心的南下转移。
顺应历史上的大趋势,人口也有大大小小几次搬迁转移,随着人口和政权中心的南移,许多北方的风俗习惯也被带到了南方。自此,北方地区的防御力直线下降,
北方地区,反而为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防御屏障,游牧民族对于北方的践踏更为频繁,经济发展都是大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修建完善祠堂。
北方地区,所经历的历史战乱更为频繁,能保留下来的祠堂少之又少
纵观我国历史,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下转移,北方地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仅失去了先前有利的军事部署,而且失去了大量人口发展经济。北方地区相当于历史上逐渐被抛弃和没落的存在,因此说南方地区之所以祠堂林立,历史原因占有很大的比例。
修建祠堂并非易事,要整合一个家族的意见即使历史上主动搬迁的,也都是财力雄厚且有文化积淀的大家族,当然也有因为战乱搬迁的难民,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期,举家搬迁也需要冒极大的风险,终究也是有钱人的游戏。
而他们大多数人到南方也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显然南方地区更具有修建祠堂的条件,北方地区一是缺乏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家族,另一方面,战乱条件也不允许,而修建祠堂也绝非一日之功。
其实对比现如今南北方人口密度差异,对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
看得到气势恢宏,亦或者是规模庞大的祠堂群,也像极了人口分布,有环境优势的地方,更容易受人青睐,当然我们认为,适合安葬祖先的风水宝地,自然也会有人跟风修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方地区更多的是多民族文化融合,一个村甚至有十几二十种姓氏存在,他们更喜欢修建寺庙,这与现如今游牧民族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佛教显然更加青睐。
无论是我国北方农村,还是南方农村,其实他们终究有自己的信仰,只不过是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而已。
祠堂仅仅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并没有绝对明显的划分,还是能够看到其中的端倪与渊源。只不过特定的历史时期,因为地域差异,最终造成文化差异的宏观表现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也有人这样问我。我说北方人穷的盖自己的房子都困难,还有钱盖祠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里不同风,
五里不同俗。
南方祠堂北方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方在文革以前祠堂和土地庙等等传统的东西是很多的,比南方更盛行。只是在破四旧时侯被毁得很彻底,后来再也没能恢复过来。而南方大多是山区,山高皇帝远嘛,许多传统的和迷信的事物被暗中保存了下来。(我六十年代曾在北方农村呆过童年时代,对此映象很深的)
上一篇:都说苹果手机ID锁无法解开,但淘宝商家为何敢接单,还说解开机会很大?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