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上班迟到一分钟扣半天工资,你怎么看?
员工,企业,制度上班迟到一分钟扣半天工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来看一下管理的宽松或者严格的问题。
1.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工作目标的紧迫性和基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把控张力。
当一个企业还处在为生存而打拼或者面临重大的战略公关的时候,其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要求是最高的,如果企业没有有效且成熟的策略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那就只能在工作的时间上做出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企业希望员工以足够的工作积极性来分担全局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员工以足额的工作时间来进行最大劳动量的输出。
这可能不科学,但却是很现实。一个企业不可能老板或者高管忙的昏天黑地,而一般员工吊儿郎当。尽管有些人说“这与我何干?”,但实际上就是因为这种麻木或者无所谓的心态,导致企业不断的给员工上纲上线。
2.企业管理的严格程度与员工团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是成相反关系的
对于企业来说,制定制度或者进行纪律执行的管理者,其管理底线和制度制定的底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实际的工作输出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觉性。
如果一个团队,整体的工作积极性较高、自觉性很强,整体的工作结果输出效率也很高,公司基本上不用过多操心员工的表现问题,基本上只要不断下达工作指令、不断评价工作成果就OK了。比如谷歌这样的公司。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企业在制度制定、工作要求等方面是宽松的,也不会过多计较员工的考勤等问题。因为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足可以弥补制度宽松的管理缺失。
实际事实并非如此。应该说,在职场上99.9%的团队或者员工是存在惰性。如果企业的管理规则一旦不够严格,管理一旦放松,团队马上就会一盘散沙,团队的工作风气马上就会懒散不堪。工作效率与效果得不到保障,这不是企业愿意看到的。
3.企业对于管理的严格性或者管理者对于制度的跟进程度与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和规范性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现在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的限制,以传统层级制为主导的组织形式决定着员工都是纯雇佣的状态,打工心态和实际的雇佣关系决定着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对峙。员工永远不可能真正自觉,而企业也永远不可能真正对员工放心。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管理制度及其管理执行的严格要求很难真正放松下来。即使有个别企业做出放松管理的尝试,很快就会放弃。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运营体制已经决定了不可能真正放松管理。
另一方面,有少数企业打破传统的组织形式,采用基于投资与合作为主体的合弄形式,将员工变成自己绩效与收入的主人,颠覆了传统的雇佣关系。这种情况下,就根本没必要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了。企业要做的就是设定要利益分配机制与基本的事务处理流程就好。员工不再有被管理的感觉,实在真正为自己的利益打拼。但是,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有几家呢?无论是来自日本的阿米巴还是来自美国的合弄制,在中国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践成功。
所以,企业管理的严格与否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社会上流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观点没有说明针对的具体管理环境和运行体制,不足信。
那么到底是管理严格好一些呢?还是管理宽松好一些呢?
就如题主强调的一样,这里有一个利弊的问题。对于特定企业来说,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的,只要觉得有利,他们就会做,只要觉得不利,他们就不会做。但决定有利或者不利的原因,却不只是企业。
1.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需要成本的
在大家的眼光里,好像企业进行管理是天经地义。企业是需要管理,只是企业的管理一样耗费成本。这种成本不同于财务上的“管理成本”,而是指基于机会的沉没成本、基于选择的机会成本和基于工作成果的效率成本。
一方面,企业依赖员工的工作,希望通过员工的工作实现价值增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招聘合格的员工来进行工作。但是合格的员工能否做出合格的工作,企业心里是没底的。企业不希望自己辛苦的投入因为员工的不作为或者不积极作为而贬值或者亏损,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投入,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盈利,一定要让员工做出最基本的工作输出。这就是要求员工严格劳动时间的基本底层逻辑。在这件事情上,企业不敢赌,也不愿赌,一旦放开或者坐视不管,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沉默。
另一方面,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机会或者发展机会不可能是长期的,有些机会转瞬即逝。为了在有利的机遇面前能够实现突破,或者在不利的局面下能够有所转机,企业会希望所有员工集中精力,鼓足干劲,以把握机会、实现真正的发展和飞跃。假若在瞬息万变的机会面前懒懒散散、打不起精神来,或者在“前线需要炮火“的时候后方支援不利,对企业来讲,都是不可容忍的。
所以,时间要求表面上是一种近乎严格的管理,而背后渗透的则是企业对于自身成本投入和经营成果把控的忧患思维。
2.那么,严格的管理一定是好的吗?
严格的管理,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实际上却要掌握好尺寸。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就是说,在实际的管理上,无论制度也好,执行也好,一定要考虑到具体的可行性,评估因此而带来的后果。
如果一个制度没有顾及大多数员工的接受能力,没有顾及实际的执行效果,使得制度执行之后带来的弊端大于实际的管理益处,那么这种管理是有问题的。如果一项管理的规定,即使有少数人不愿意或者听上去很严酷,但是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够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一项严格的管理妥善与否,取决于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制度之前对于结果的合理预判,更取决于实际执行之时广大员工的实际接受程度。如果一项管理过于严酷,即使大部分员工不说,也会因此打击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造成的无形损失,是很难估量的。
3.我个人不主张将考勤与罚款挂钩
在我担任和君咨询合伙人期间,曾经接触过很多实际的案例。老板动不动就罚款,尤其将考勤和罚款密切联系。罚的人肉疼,罚的大家怨声载道,罚的广大员工敢怒不敢言。机会所有的罚款都解决不了问题,都达不到管理的真正目的。
我不反对严格的管理,但是反对盲目的管理。管理有正向激励与负面激励,罚款就是典型的负面激励,其目的是督促员工按照正常的管理规则和工作路径做事。但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底线就是员工的应激能力,如果做的过分,打破了员工的承受底线,也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
严格的时间要求无可厚非,但是能够让员工按时工作的方法有很多,不要用罚款这种下下策。
管理的严格程度是要依据具体的管理环境进行权变的,但是权变的前提是员工的普遍认可程度和实际的可行性。如果脱离这个前提,再严格的管理都是无效的管理。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在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要遵守三个基本的原则。
1.讲究管理的原则底线
A.我们说“迟到一分钟扣半天工资”这种做法不合理,不是否定管理的严格性,而是质疑管理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这种夸张的罚款办法显示出管理者对于“严肃考勤”这个基本管理规则执行的思路短缺,没有有效合理的方法促成管理的落地,而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另一方面,这个规定的逻辑是错误的,我完全可以将其理解成“半天工资可以抵5分工考勤”,换句话说,就是允许迟到的。
上一篇:为什么《白夜追凶》最后烂尾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