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客观的评价赵括,他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吗?
秦国,之战,纸上谈兵客观的评价赵括,他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乐毅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没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气,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赵奢一到麦丘,就命令进攻。赵括认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难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的。但从赵军围攻麦丘城池的时间推算,麦丘城内的齐军粮食即将被吃完。
赵括建议父亲先摸清楚齐军的真实情况,然后再找办法去破城,从而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赵括的父亲赵奢起初并没有听从赵奢的建议,依然命令士兵猛攻麦丘城池,但进攻多日依然没有进展,还让赵军死伤好多士兵。赵括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认为麦丘之城久攻不下是因为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对赵军的进攻很有防御办法,已经很熟悉赵军的作战方法,城外也有不少墨家游侠组成的游击队对赵军进行骚扰。赵军必然还是失败。赵括建议父亲赵括:停止进攻,让围城的赵军用拋石机把粮食拋人城中,以此来换取麦丘城中老百姓的民心,没过多久麦丘城中的百姓因粮食缺乏无法生活而杀了守城将官投降赵军,赵奢暗暗佩服这个儿子比自己强。
惠文王重赏了赵奢和赵括。从此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括并非无能之辈,而是一个具有军事谋略的将才。
在长平之战中,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赵括的军队被围困了四十多天,赵军实在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得已赵括亲自率军拼杀而突围,最终导致兵败白起。从历史上来看这个战役,当时赵军失败的主要责任不在赵括,而是赵国经过多年对峙战争已经国库空虚、难以支撑战局,不得已将一直固守不出战的廉颇换下,用年轻的赵括率军出战以期希望取得对秦军作战的主动权,从而赢得战争的先机。
不料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便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在赵括率军追击佯装失败的秦军时,被身经百战白起围困,秦昭王还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而赵国在外交上向其他诸侯国请求救援也因其他诸侯国害怕救援赵国而得罪秦国而失败。
再加上秦国的离间之计是赵王以为救援长平守军无望,丧失救援信心,导致赵括率领的赵军在长平困守40多天、多次突围无果,赵括英勇突围被射杀之后,以大败而终。从长平之战的整个过程来看,赵军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古人在没有认真分析战争胜败原因真相的情况下,却将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全推给赵括,让赵括背负千年不白之冤。
通过以上历史事实说明,历史上的赵括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他是一位有勇有谋,有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将。因此,通过对赵括的认识告诫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全面分析,以防出现偏颇,出现这种让一代名将赵括背负千年不白之冤的历史悲剧重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起赵括,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个成语,纸上谈兵。这其实是后代文人的“断章取义“。赵括军事才能适合防守,而不是进攻。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战略是,进攻秦军,尽早结束战役。赵王将“防守之才“用作\"进攻之才\",知人善用上,赵王首先犯了大忌。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客观原因是由于秦军主帅易换为一一白起,这军事天才。而赵国浑然不知。就长平之战而言,赵括若想取胜秦军,死守长平,才是唯一法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当时的情况是齐,魏都不愿意借粮,赵国贫瘠之地,根本无法负担几十万大军,这每天消耗的粮食非常庞大,赵王换掉廉颇,让赵括顶替,就是这个原因。赵括也是明白国内的情况,只能冒险出战……秦军虽然最后赢了,也是惨胜,秦昭王不顾白起的反对让大军休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错,赵括当如纸上谈兵。我认为纸上谈兵对赵括而言,不是贬义。赵括在能人倍出的赵国,言兵事而不落下风,能力很强。后赵王任其为帅,括母不同意,谏赵王,赵王不听。由此可见,长平之战,赵王的责任十占其六。赵括的责任主要是经验不足,作为主帅只能背锅。纸上谈兵,看似贬义,我们还不如赵括,赵括敢在纸上论兵事,我们也就嘴上功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没指挥大军作过战,首战就完蛋了,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有人为他抱屈,讲历史没给他锻炼的机会,对啊,没锻炼过,不还是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没经验在那空谈兵法,有了经验,那就只能说他没有军事才能,废物一个了,纸上谈兵都轮不到说他。不过,我认为赵括还真不是没经验,史书上己经有说他有功得了赏赐,都自己独吞,说明他不是没经验的,而是真正的庸才,他如果一点经验都没有,赵王还任命他统帅赵军主力,那赵王一定是个弱智儿了,但显然他不是,不至于这么弱智,而是后人们弱智,听别人讲,也不过脑子,就真相信了。其实对于军事天才们来说,有几个人有机会指挥一场战略决战呢?仅就战略决战前,军事天才们也没有指挥战略决战的经验,都是头一回。所以不用再讨论下去了,赵括就是个废物,哪有那么多战略决战去给他锻炼,名将们大多数一辈子能有一次机会就很不错了,能有两次的,己经凤毛麟角了,赵括居然幸运的有了一次机会,来证明自己是废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