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刘备,蜀汉,演义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警匪片里小偷是“坏人”,警察叔叔是“好人”。
武侠片里名门歪门邪派是“坏人”,名门正派是“好人”。
宫斗剧里和皇上作对的娘娘是“坏人”,帮着皇上的娘娘是“好人”。
历史剧剧中对抗朝廷的是“坏人”,忠于朝廷的一定是“好人”了。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刘备树立成皇上后裔,刘备也称为刘皇叔,蜀国也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诸葛亮被塑造成神机妙算的智者,关羽被塑造成忠义千秋的大丈夫。总之,蜀国从刘备开始上上下下都是好人,根深蒂固的好人,理所当然的好人,好人打了胜仗,我们自然喜欢,自然欢欣鼓舞。
甚至有很多人看《三国演义》,自从关羽死了就不想看了,自从刘备死了就更不想看了,自从诸葛亮死了就简直不想看了。之所以还在硬着头皮看,只是依稀的希望有人给我们的关羽报仇,有人给我们的刘备报仇,有人给我们的诸葛亮报仇。一直等到最后,仇都没报成。于是我们开始记恨曹操,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个死曹操造成的。后来曹家也倒了,我们的心情刚开始有些欢快,突然觉得有那个地方不对,仔细一想,曹家也不容易,倒是这个司马家,凭啥就得了这么大个便宜?于是我们把仇恨转向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的司马家族,这一回,我们恨的彻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我最爱看的一段故事,就是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这也是我觉得对当时天下影响力最大的一场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天下大势的影响都不如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北方地区争夺战,不管谁赢了,对当时的天下大势并没有太大改观,只不过就是占据北方的是曹操还是袁绍罢了。赤壁之战,曹操败北,但实际曹操自己的损失并不大,战死的兵和烧掉的船大多是荆州降卒,曹操顶多是没有征服江东,但对自己北方阵地而言损失并不大。而唯独夷陵之战,直接把跟魏国鼎足而立的川蜀和东吴家底几乎打光,东吴最后虽胜,但却再也没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只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终老。蜀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极大消耗了国力,只有魏国坐享其成。不得不感慨孙权的短视,他这辈子眼里就只有一个荆州,比他老子孙坚和大哥孙策实在差得太远太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压根就不想看满嘴仁义道德的刘备打胜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以西蜀刘备中心来写的,再者刘备的以光复汉室,仁义著称的,加上桃园三结义,关羽的光辉事迹,赵云的长坂坡七进七出和五虎上将的威名都有加成的成分,还有最厉害的一个诸葛亮。
反观曹操以奸雄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付我,大部分是书写他的负面较多
孙权更没有什么存在感,尤其是他手下佣人居多,所以,支持刘备的多不奇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朝曾经强大无比,心中希望刘汉政权延长延长再延长。曹操不就是靠借刘汉之名而骗取天下三足鼎立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读者在看《三国演义》中,对魏、蜀、吴三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今天说一说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蜀国获胜呢?
1.想看普通人的逆袭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家境并不好,甚至为了讨生活而去卖草鞋。而曹操有一定的家族势力,现实版的富二代。孙权也不差,有个好爹和兄长给他留下了基业。刘备很符合大众偏爱的形象,像是某本励志书籍里面的男主角,封面简介我都想好了,就是一个卖草鞋的普通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军事帝国。
2.作者的小灶
从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中,作者在描写蜀汉的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渲染,往往一出场,自带音乐特效。什么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单骑救主。这些镜头,无一不看得人热血沸腾,豪气顿生,简直把经费都花在蜀汉上面了,明目张胆的开小灶好嘛。赢了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输了说是发挥失常,太明显了。
3.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在书中,刘备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根红苗正,深谙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刘备被描写成一个宽厚仁慈,心系百姓的仁君。曹操却被写得很腹黑,疑心很重,是一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而孙权和他们两人完全不是一辈的,靠着父兄留下的基业,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在三国演义里,蜀国的建立,就是刘备三兄弟历经磨难的发家史。刘备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自从遇见诸葛后,逐渐打造出自己的班底,任谁看刘备被打得这么惨,能不希望他赢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