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刘备,蜀汉,演义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国才是汉族的正统王朝,而在《三国演义》中,蜀汉却是正统。历史上无法达到的事,只能在小说中找到安慰,于是乎,希望蜀汉一方打胜仗便成了众望所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表现,主观认为蜀国是汉室宗亲,是故国的延续,是正统。只要能推动社会发展,解放生产力 ,哪一方获胜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不能改变历史的现实,我还是喜欢曹。只有曹操胜了早一点结束战争统一天下还老百姓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刘备是打着汉的后裔想当皇帝,天下皇帝除了姓刘的难到别的姓不能当吗?历史的战争多是一些人的贪婪皇帝梦而把百姓引发的战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人主观情感,即所谓的尊刘贬曹。作者开篇便重点介绍了曹孙刘三兄弟,等于直接告诉了读者,这三个男人,就是本书的主角。此后,很多人物,如董卓,曹操,都是根据三兄弟这一条线所引出的。同时,作者在整个书中,对三兄弟的描写,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都是在塑造三兄弟“正义使者”的形象。对于曹操,则多为讽刺和贬低,即使偶有赞扬,也多是明褒暗贬。
在作者本人的各种暗示和明示之下,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蜀汉一方,更确切地说,是刘关张一方。
除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对读者的影响之外,当时社会上对曹操和刘备的看法,也是影响人对《三国演义》中曹刘双方支持与贬低的重要因素。
在宋朝之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普遍将三国时期的曹魏当做是正统。从地理位置来讲,曹魏占据着中原。中原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自夏朝(如果存在的话)以来,中原便是“华夏正统”所在之地。因此,曹魏占据中原,基本上等于在法统上占得先机;另外,曹魏当时得到了大多数士人的支持,而汉朝已经灭亡,如此看来曹魏的确是“顺天应人”,成为正统,也毫无疑问。
因此,曹魏一直被当做是三国时代的正统。后继的西晋由于国祚不长,因此直到现在,将三国至西晋的那段历史还称作“魏晋时期”。
但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宋朝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纷纷完成了封建化,建立了与宋朝相当的封建帝国。尤其是辽国,在国土方面,军事方面全面超过宋朝,更甚者,处于中原的宋朝居然与辽国结为“兄弟之国”,公开承认了辽国皇帝。自古以来,天无二日,人无二君,这种情况,在宋朝时期被打破了(虽然南北朝时期也存在,但毕竟当从整体来看,南北朝属于中原王朝内部对峙,而宋辽之间,属于相对统一的中原王朝承认了塞北王朝皇权的合法性,这是破天荒的)。
但宋朝由于自身原因,无力改变这一情况。既然在现实中无能为力,不如学习阿Q,采用精神胜利法。于是乎,宋朝无论是从官方还是民间,开始强化所谓的“正统意识”,其理论认为,正统与否,与疆域,地点无关,而是与所谓的“天命所在”有关,也就是王朝的延续性。实际上这个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最终宋朝的官家和大臣,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虽然契丹很强,我们也承认了他们的地位,但正统依旧是我大宋,虽然我大宋被吊打过。
在这种氛围之下,对三国时期“正统”的认定,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民间。刘备因为有汉朝皇族身份,且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自己的毕生目标,所以民间普遍将其看作是汉朝政权受天命而得到的延续。曹操,则因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窃国大盗”。到了元朝,由于市民文化的发展,这种认识通过评书,剧本等,广泛传播,明朝时期,“刘备正统论”已经有了广发的群众基础。
因此,作为吸收民间传说基础上写成的《三国演义》,必然会带有如此的烙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是“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被誉为章回体小说的开山鼻祖。 罗贯中的原本《三国演义》现已失传,现在的通行本是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改编本,中国老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据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将《三国演义》奉为行军领兵的宝典。在亚洲文化圈,日本人对《三国演义》也推崇备至,很多日本企业家还仍旧把《三国演义》里的计谋当成自己的经商宝典。那么看三国时,人们为什么更喜欢看蜀汉一方获胜呢?咱们一一道来。
一、小说创作主旨的关系
1、罗贯中生逢其时,有志难伸。
罗贯中生于元末,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和古代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古代十年寒窗,无非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罗贯中也如此。14岁时,罗贯中母亲病故,遂辍学随父亲去苏杭一带从商,期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了施耐庵,两人一同成为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僚,为张士诚反元出谋划策。张士诚、朱元璋相争,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一度击败了朱元璋麾下康茂才部的进攻。张士诚为人贪图享乐,后不听罗贯中等众多幕僚的建议再次称王,罗贯中心灰意冷便自此离开张士诚专心退隐著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