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刘备,蜀汉,演义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大家在看小说或者观影的时候潜移默化之下就会受到其中“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总认为刘备的一方就是正义的化身。而曹魏一方就是邪恶的化身。而东吴就纯属打酱油的。但实际上呢?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大势力当中。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而且刘备也并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并且心胸狭隘的小人。
比如刘备连续五六次背主弃义。其恶劣行径简直堪比吕布。借东吴荆州名为借实为骗。更是为人所不齿。而且刘备对于归降他的马超虽然第一时间就给予了高官厚禄。但是剥夺了马超的全部权力。马超英年早逝在我看来也有郁郁而终的意味。而且身受汉献帝大恩却根本没有一点知恩图报的意思。在汉献帝被废后甚至都没有去打听一下汉献帝是生是死就迫不及待的称帝自立。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很多人看《三国演义》对时候喜欢蜀汉同情蜀汉。但了解过三国正史之后又对刘备有着说不出的厌恶
事实上不管承认不承认。三国时期的正统是曹魏。而不是蜀汉更不是东吴。而是三国之中蜀汉最先别灭也不是因为蜀汉实力强所以曹魏先灭蜀汉。恰恰是因为蜀汉实力最弱。所以曹魏才先灭了蜀汉。毕竟柿子捡软的捏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读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想发,那是作者罗贯中安排的结果。因为《三国演义》本就是以刘备为“正统”来写的,而人的内心深处是拥护正统和正义的。所以读者的感情自然也是向正统那边倾斜了。然而刘备真的能代表正统吗?咱就说道说道。
刘备能成为那段历史上的“男一号”,得多亏了“编剧”罗贯中。如果没有罗贯中,刘备只能算是个不错的配角。其实自从《三国演义》问世以后,人们对三国那段历史的认识就模糊了,以为刘备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是正统,甚至认为演义就是历史。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部书,“三国”那段历史很有可能要比“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两个乱世还要让后人感到陌生。
在演义里,刘备是位:重情重义、尊贤任能;恤兵爱民、百姓拥戴;心存汉室、力挽狂澜;奋斗终身、至终不渝的正人君子形象。就连整个书的名字《三国演义》中的“义”字,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说刘、关、张兄弟三人结义之情的。有关刘备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跃马檀溪、白帝托孤等等,都是关于刘备的佳话美谈。
那么历史上的刘备真的如罗贯中描写的那样吗?只能说有些出入。以上所说的关于刘备的佳话,真实性也很大,历史上的刘备也是英雄,只不过在小说中有所夸大其词而已。其实刘备的身上也有曹操“奸”的一面,比如白门楼“一言杀吕布”、刘备率阿斗——收买人心、临终托孤,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等,都可以反映出刘备的另一面。所以,后世之人常把刘备尊为“厚黑”学的大师。
可是刘备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那真正的“男一号”是谁呢?当然是曹操。换句话说:曹操才是可以代表三国时代的“正统”。“建安”虽说是汉献帝的年号,但那却是曹操的时代。因为一提到这个年号,做事的人总是曹操。所以无论是从政制上还是从文学方面来说,曹操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曹操当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很重要的一点,他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家有啥用呢?用处大了。因为在那个时候,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几乎就等同于他的政治才能。“文学”是当时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重要标准。还有,即便时代过去了、人已经不在了,但仍然能够长久影响后世的,很大一个方面就是这个人的文学贡献。通过作品,后人可以看到两千年前,人的心中在想什么。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被贬低了的。但是,无论罗贯中如何贬低,也不能阻挡他代表那个时代的事实。曹操一直被认为是“奸”的代表,戏台上也一直把他的形象化成一个“白脸”。一提到白脸,人们就想到“奸”;一提到“奸”,大家自然就想到了曹操。这是就是人们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然后慢慢变成的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真实的曹操并非如此。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曹操是非常“可爱”的。其实读读历史,还真有这感觉。曹操并没有民间流传、小说演绎的那么“坏”。其实曹操的心中,是始终想着天下和百姓的。从哪看出来的呢?在他的文学作品里,从中可以读到当时曹操的内心。来欣赏一首《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操组织讨伐董卓联盟,结果联盟又四分五裂、各自为战之后,写的一首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两千年前曹操当时的心情。也是通过这次联盟失败,曹操对世事、对人心看得更清楚了:哪里有什么“义士”,都只是扰乱天下的罪魁祸首罢了。同时,也是在看到百姓无端遭受兵灾之后的悲叹。自此,曹操的政治路线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逢乱世,人人各自为计,根本不把百姓放在心上。但是,曹操没有那么做,他从来没有故意伤害过百姓。每次打下城池,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安抚百姓。虽然没有像刘备那样“携民渡江”,但是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做的也算够了。
所以在当时那个混乱局面,还能想到百姓的,只有曹操。曹操是乱世中的希望,既是天子的希望,也是百姓的希望。而当曹操在感慨天下兴亡、百姓受苦的时候,而刘备在感慨什么呢?刘备在感叹:奔波半生,日月蹉跎,老之将至,功业未建;刘表又在感慨什么呢?刘表在发愁:我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该传位给谁呢;袁绍呢?他在发愁:宝贝儿子的感冒啥时候能好啊!
以此来看,您说谁才有资格代表三国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